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加快动能转换 做强做优“中国制造”

16.01.2018  10:24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加快动能转换 做强做优“中国制造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网、国研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1月13日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论坛并就“加快动能转换、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发表主旨演讲。

苗圩在演讲中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及应对策略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趋势。

首先是,“再工业化”战略陆续实施,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苗圩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主要发达国家反思并审视“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比如,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等。与此同时,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试图利用低成本优势,加紧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打造新的“世界工厂”。这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双向挤压”的竞争态势,优化发展环境、加速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要想成功地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就必须做强做优“中国制造”。

其次是,新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苗圩指出,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这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还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国制造业尚处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处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无论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都要循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发展,不可跨越一个阶段,直接进入后一个阶段,更不能一窝蜂、一阵热、炒概念,而是真正做好当前的事情,落实到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第三是,全球化正在寻找新方向,制造业创新合作成为国际合作新亮点。苗圩说,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在抬头,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挑战,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和分工体系加速重构。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全球化”正在寻找新的方向,从过去由发达经济体主导,强调规则先行,转变到现在新兴经济体开始深度参与,更多强调互利共赢和发展导向。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已进入战略攻坚期,将从量的积累、点的突破逐步转为质的飞跃和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将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产业创新方式将走向更加开放,产业协同、跨界协同、跨境流动将成为普遍的现象;创造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所关注的优选项和追求的目标。

苗圩表示,党的十九大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工业通信业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制造强国战略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定不移以制造强国建设为主题,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力支撑起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协同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一,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创新链思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更加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支点,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打造高效立体的开放型创新网络体系。推动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第二,着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理念融入制造业发展各个领域、各层面、全过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坚持做强增量和挑优存量并举,既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又瞄准国际标准更大力度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构建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统筹产业链国内外布局,提高开放性和灵活度。

第三,着力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坚持以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打造一批具有生态控制力的平台型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坚持以网络强国建设为牵引,大幅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力、信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融合发展引领能力、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能力和依法管网治网能力,加快构筑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数字经济新形态。

第四,着力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统筹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住改革和创新两个关键、“民参军”和“军转民”两个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加快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实现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相互支撑、有效转化,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提高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水平,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第五,着力推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导向作用,以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核心载体,引导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发挥叠加效应,协同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更加注重政策供给能力,依靠制度创新、举措创新、机制创新,推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负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资本、资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推动形成制造业多层次人才队伍,协同促进实现产业体系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