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在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10.2016  19:03

  目前,随着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在审计机关广泛应用,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受到审计机关经费、人员素质等影响,计算机审计应用方面却显得较为滞后,特别是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这三个环节,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三个环节是审计工作的主要环节,也是做好审计项目的关键。对审计中如何把握好这三个环节,浅谈几点。
  一、审前准备存在的问题
  1.审前调查不够详细。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财务应用软件了解不够,整个业务流程不清。由于了解不够就会造成数据接口无法对应,会计输出数据不能直接倒入AO中得到应用及分析。同时审计线索也更加难以捉摸,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
  2.数据取回分析不够仔细。审计人员把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取回后,认为只要能够倒入AO中就行,不注重数据的分析,不能把握重点。导致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二、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方法相脱节。审计人员认为只要有电子账,就很难做假,也用不着其它辅助方法。例如:如果不对现金库突击盘点,就很难发现财务人员利用现金做“文章”,审计实践证明,账外账(“小金库”)资金与正常的财务库存货币有一定的联系,现金库往往也是“小金库”货币资金的存放处。
  2.不注重业务数据的分析。现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都上了计算机管理,但与财务系统又分开运作,财务数据很难准确反映具体收费明细,如果不取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就难以发现问题。
  3.审计组成员间缺乏互联。由于审计组成员在审计实施现场分工审计,而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是一个整体,审计人员间缺少互联,就会造成重复工作,问题无法查深查透。
   三、审计报告环节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不够。审计项目成果的具体体现在审计报告中,要得到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综合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审计人员就数据而数据,就问题而问题,不能深入分析,且缺少综合分析。
  四、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审计前调查,把工作做细的同时可采取调查表格等方法,来系统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详细情况。取回财务数据后认真做好分析,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
  2.充分重视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认真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操作流程,对业务数据也不轻易放过,要与财务数据相对比,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线索。
  3.建立审计组成员内网,做到成员间的数据共享。建立审计组成员内网可以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把问题查深查透。另外做到信息共享,能避免问题的遗漏,在审计现场就可以汇总问题,提高效率。
  4.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核心。要站在较高的层次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审计成果在审计报告中得到最好体现。
  5.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计算机审计能力。审计机关要经常给审计人员创造培训条件,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审计人员要自我加压,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创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