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祖国之间,看见“我们”

29.09.2014  14:21

     在我和祖国之间,看见“我们”(评论员观察)

    刘天亮

    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我们”,确认彼此的情感联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共同体意识

    内敛含蓄的东方人拙于表达感情,挂在嘴边嫌浅薄,藏在心里怕淡漠,需要一个既切合心意又符合个性的载体。临近国庆65周年,一名海外留学生发起“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倡议,一下子戳中了国人的情感点。短短几天,该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超过6000万人次。一些城市以及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以模仿“冰桶挑战”的方式来吸引参与者:秀国旗合影、为祖国“点赞”,并向下一城市发“挑战书”。网友这般追捧,说明“祖国”两个字,在很多人心中如此灼热。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于以如此具有形式感的方式来吐露情怀,但只要是内心的声音,又何妨落落大方地讲给人听?古人说过,爱国如饥渴。人饿了要吃饭,生长于斯所以爱国,无需遮遮掩掩。正如该活动发起人雷希颖所言:爱国,就要大声说出来!更重要的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我们”,确认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是不可缺少的“共同体意识”。

    不要认为这可有可无。当前,总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一些含糊暧昧的说辞,将爱国污名化。你说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有人就说何曾有一寸土地属于公民;你说人民至上,有人就会反问人民到底是谁。质疑者可能各有动机,然而,频段不同只是鸡同鸭讲,进而形成“沉默的螺旋”,把讨论变成了无谓的争吵。当沉默的螺旋中理性的声音被淹没,如果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爱国的大气层就难免流失,形成空洞、变得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