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帅洋帅”可否同工同酬

29.02.2016  11:59

  ——从宫鲁鸣的薪酬说起

  CBA半决赛激战正酣,一则关于国家队的消息让不少球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有自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爆料”称,因为与中国篮协就工作合同问题产生争议,去年带领中国男篮拿到亚锦赛冠军的主教练宫鲁鸣或无法带队征战里约奥运会。

  土帅合同极不规范

  关于双方合同问题的焦点,该自媒体称,宫鲁鸣希望得到一份年薪160万元的合同,篮协方面则不愿支付这样一份薪水。宫鲁鸣本人以及中国篮协近日都表示,160万元是没有的事,只是双方的确还在沟通协商中。

  从中国篮协和宫鲁鸣的表态来看,双方最终分手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不过,宫鲁鸣的合同和待遇问题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这次的传闻,让人想起另一位本土名帅王非当年的际遇。

  2002年,中国男篮在釜山亚运会上折戟。不久之后,时任主教练王非去职。王非说,当年执教并未签任何合同,对个人待遇以及执教时间也无具体说明,当时也没有工资或者年薪一说,每个月的收入主要来自训练费。

  据王非回忆,1998年自己首次担任国家队主帅时,每个月的训练费在4000元以上。

  从2004年起,中国男篮开始走“洋帅”道路,先后经历哈里斯、尤纳斯、邓华德和扬纳基斯四任外籍主帅。直到2013年菲律宾亚锦赛,中国男篮创下一队征战史上的最差战绩,扬纳基斯“下课”,宫鲁鸣接过教鞭,中国男篮才又重回“土帅”路线。

  相比之下,外籍教练执教中国男篮时合同更加规范,待遇也明显高于土帅。扬纳基斯下课之后,宫鲁鸣担任“救火队长”,待遇又回到了土帅标准。

  协会需真正实体化

  带队征战国际以及洲际赛场,就承担责任而言,本土教练与外籍教练无异;但在待遇方面,受当前体制因素影响,宫鲁鸣无法享受与尤纳斯、扬纳基斯相同的待遇。一位篮协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宫鲁鸣目前仍是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的正式在聘用干部,根据总局和篮管中心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薪酬方面无法跟社会招聘的薪资水准接轨。

  言下之意,尽管宫鲁鸣的能力和率队战绩完全配得上传闻中的160万的身价,但他要想拿到这样的“市场价”薪酬可能性微乎其微。

  宫鲁鸣曾说:“一个拿7000块钱的人,管理这么一群百万、千万富翁,也是件很幸福的事,”个中滋味,令人回味。

  除了薪酬之外,中国男篮主帅合同的规范性也值得关注。中国篮协和宫鲁鸣再次续约,理应与外籍教练签订的合同一样,对薪水、期限以及工作指标等予以明确。

  其实,土帅和洋帅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其它项目同样存在。郎平和李琰能拿到较高的薪酬是因为她们享受的是“外教”待遇,而体制内的本土教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随着体育的职业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土帅、洋帅同工同酬应该是一个大的趋势,国家体育总局和下属的各项目中心应考虑创新机制,让本土名帅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保障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而从长远来说,各项目协会真正的实体化是破除障碍的根本路径。

  新华社记者 苏斌 王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