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02.09.2014  12:52

    【子曰文化】

    作者:曹雅欣

    国学走入生活,

    传统成为时尚!

    科普国学,

    文化健康!

    “子曰”,古代指孔子说,现泛指老师说。

    “子曰诗云”,就是中国人引经据典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

    子曰文化,团结一批杰出的国学教育者和文化工作者,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古为今用的经典智慧,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把精英层面独有的思想智慧,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第三个价值准则,是诚信。

    诚于中,信于外,“诚信”这个词,要分“”与“”两个方面来看。

    (一)无信不立

    信,是“诚信”最直观的行为表现和检验标准,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信守、做事一定办到,讲究信用,受人信任,这是诚信的外化体现。

    “”之一字,虽然千金一诺最为沉重,但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所以,“”在外化体现方面,就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仪式也并不复杂,中国的印章,就是这仪式化的凭信。对于一国来讲,国之玉玺,郑重一落,就印盖出了国家信誉;对于个人来讲,名章为凭,红印一盖,就代表着本人信誉。

    所以理想化的“”包括了三个维度:主体信诺,客体信任,而连接这主体与客体的,就是信誉。首先自己有诺必信,而后才能建立信誉,最后赢得旁人信任。

    “”对国家、对个人都极为重要,《左传》中就说,“信,国之宝也”,信用是国家的重宝。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比经济建设都更难,建立之后的维持亦难,信诺百事可能才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国之信,建之无形,毁之无影,易毁难建,去即无存。这个道理,两千六百年前的晋文公重耳就深深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