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巧:数亿国人骨量低 补钙需从年轻抓起

20.10.2015  17:42

  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调查显示,我国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有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所长董忠指出,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等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专家强调,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每个人应该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

  而对于补钙这一概念,许多人存在认识上的四个误区:

  一、 补钙不等于治疗骨质疏松。补钙只是基础治疗,能不能吸收是另一回事,人体中的钙有99%存在骨骼和牙齿里,因此,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而维生素D3能增强钙质主动运送到细胞的能力,减少钙浪费,有效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专家建议,钙质与维生素D3同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许多品牌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来自美国的补钙产品迪巧,其生产的淡奶味小儿碳酸钙D3颗粒、儿童维D钙咀嚼片以及维D钙咀嚼片,均特别增加了维生素D3帮助人体吸收,是以成为了消费者比较青睐的补钙产品。

  二、 日常饮食就能补充足量钙质。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的结果,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800-1000毫克相去甚远,因此额外的钙剂补充必不可少。

  三、 骨质疏松是自然现象不碍事。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截至2009年,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介绍,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

  四、 只有老年人才需要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在达到峰值后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流失会进一步加速,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也应该提起足够的重视。

  均衡膳食,选择正确补钙制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多晒太阳,定期检查骨密度,未来的身体健康需要我们在此时便用心关注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