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围场:建起一道不透风沙的绿色长城

20.09.2014  00:00

河北北邻内蒙,怀抱京津,冬春时节,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风沙骤起,阻挡这股风沙的是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这就是围场县的近千万亩森林。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特别策划《赶考路上》,今天请听第二十篇《围场:建起一道不透风沙的绿色长城》。

塞外的秋天是绚丽的,金黄色的落叶松,翠绿色的樟子松,火红的五角枫、黄灿灿的白桦……各种树木层层叠叠,蔚为壮观,不少游客趁着层林尽染的美好季节,不远千里而来,徜徉于这里一望无际的草原林海。

香港游客:很少见到这么大的草原,空气挺好的,没有白来。

北京游客:这是我们摄影爱好者摄影天堂。这么多年,每一次来后会发现更多的坝上美景,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这里的植被特别的好,保护的也非常的好,每一次来会给我们新的惊喜。

浑善达克沙地海拔1100多米,而紧邻它的北京城平均海拔不足400米。50多年前,每逢秋、冬、春三季,北风袭来,恰似有人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子。如今,一座绿色长城遏制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步伐,这就是塞罕坝。一片112万亩,80%是凭着双手一棵一棵栽种的森林。

讲解员:这就是历史上的塞罕坝,而图片上的这棵树在咱们塞罕坝非常有名,被称之为“一棵松”,也叫作“功勋树”,正是因为在1961年,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的刘琨同志到咱们塞罕坝地区骑马踏查,在东部荒原发现了这顽强挺立的一棵松,咱们塞罕坝再次种植落叶松提供了样本。

112万亩,凝聚着三代塞罕坝人薪火传承的骄傲,也使得塞罕坝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按株距1米计算,这些树可以绕地球8圈。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但塞罕坝人的绿色梦想不曾停歇。

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刘海莹:老一辈栽的树,我们现在在经营着也在利用着,当然这些树采伐掉以后我们及时的第二年以后把它全部就栽好,这部分我们是一点不欠账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没有树的地方采取攻坚的方式,再增加有林地面积,第一把这些荒山尽快的绿起来,第二个也得给子孙留点什么。

木兰围场在大家的印象里曾是清代皇家的狩猎、练兵之地,而今,坐落在这里的木兰林管局已经把135万亩森林当做了自己的责任田,艰苦经营、精心抚育之外,他们在国内同行中超前的意识到科学育林的重要性。全世界威望最高的德国森林专家是这里的常客,领先全球业界的“近自然” 森林经营理念就是这项跨国合作的结晶。

木兰围场林管局副书记曹运强:现在我们通过逐渐的间伐、抚育,降低林子密度,通过林内透光,人工补植补造在林下,这就是近自然森林经营,复层混交宜林林,这才是我们要的健康、高效、可持续。

5年来,木兰林管局减少消耗优质森林资源16万立方米,培育优质高价森林30万亩,增加林木生长量15万立方米。与塞罕坝携手成为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和塞罕坝112万亩森林并肩成为绿色长城的,还有围场县内12家国有林场,从1962年到现在, 52年间,经过全县干部群众不遗余力的植树造林,全围场县有林面积已达778万亩,森林覆盖率57.6%,成为我省森林资源第一大县。县林业局局长张开形象地说,当初围场县的山包发型几乎全是光头,而现在都是大背头了。

张开:现在市里提出一个目标“建一道绿色长城”,从围场最东部接坝地区起一直沿坝上(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后沟牧场,还有丰宁千松坝林场,张家口塞北管理区、察北管理区,这块就是按照当时再造三个塞罕坝工程,准备全都栽上树,今年我们已经列了若干个项目。

记者:这个绿色长城受益最大的是哪?

张开:还是北京、天津。(河北电台记者王成树、孙伟、杨晓,承德电台记者杨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