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县域电商自生态” 拉近城乡距离

28.11.2016  09:35

        棋盘山镇9号村电商服务站内,村民在大屏幕“电子货架”前选购商品 张帆 摄

      中新网 承德11月27日电 (记者 张帆)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电商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民的日常消费理念,也为他们提供了极大地购物便利,更为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致富模式。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承德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贫困程度相对较高的县区,这里山区乡村多、交通干线长、物流落后、人才短缺等因素一直制约县域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进程。恰恰在这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县,走出了一条上行下行结合、内生动力、外生活力的县域电商发展新路。2016年以来,该县通过电商销售产品总额达到亿元以上,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是什么让这个县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扶贫新路,是什么让这个穷乡僻壤成为电商发展示范县,近日, 中新网 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电子货架”让农家小店变身“超级沃尔玛“

      11月25日,吃过晌午饭,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镇9号村的邓桂书来到了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她走到一块一人高的类似“大手机”的电子购物屏前,熟练地点击着,轻轻几下,选好了一袋大米。

      “同一品牌米,这里卖135块钱,比超市便宜30多块钱,很划算。”今年55岁的邓桂书说,她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新的购买方式。

      记者看到,这块大的手机购物屏其实是“淘实惠”的“电子货架”。上面有全国精选、本地商家、惠抢购、便民服务等版块,服装箱包、手机数码等产品自不必说,令人咂舌地是,在“本地商家”版块里,农资、钢筋、水泥、蛋糕、新鲜烧鸡等商品也名列其中。

      据当天网购化肥的一位村民介绍,以前买化肥都要跑到镇上,一个来回少说也要半天,重要的是市面上假的多,现在鼠标轻轻一点,货就送上门,别提多方便了。

      “村民买的最多的是米面油、农资和衣服。”棋盘山镇9号村电商服务站的于凤云告诉记者说,她去年12月份开通电商服务站,光是化肥一个月就曾卖出14吨。

  “电子货架”上面的本地商家商品 张帆 摄

  “县域电商自生态”拉近城乡之间距离

      在围场县采访期间,记者发现,和于凤云一样的“淘实惠”村级电商专营点基本村村可见。对此,河北围场县电商运营商北纬四十二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力民告诉记者,这些村级电商是其公司借助“淘实惠”电商平台,在农村小店设立的电商服务站,该平台上的“县域电商自生态”形式,让农民消费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可以让有当地特色的产品走出去,让财富直接流入农民的钱包。

      “‘县域电商自生态’是把本地的商家、本地的产品综合起来,提供给本地的农村电商小店,卖给本地的农民。”王力民解释说,“我们平台70%以上都是县域商品,大到百货公司、小到个体户的蛋糕店,都可以进入‘本地商家’版块。

      依托本地商业自生态连接本地商业模式,不但帮助本地商家提供互联网改造,让他们的产品直接进入农村,同时解决了库存难题。王力民认为,对农村电商而言,其生存根本就是产品,销售的产品决定了农村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更决定了它是否具备足够吸引力。“农民对电商刚刚认知,他们更相信本地商家,觉得踏实可靠。

      谈起“县域电商自生态”的优势,王力民坦言,县域板块可以自己操作,除了销售本地商家的产品,公司还可以根据农村需求,整合产品,做成自己的供应链,使产品上行,“这是其他电商所没有的”。

      据介绍,自2015年6月围场县注册第一家村级电商开始,经过2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围场县312个行政村已经发展230家“淘实惠”村级电商网点。王力民说,“明年,承德8县3区将全面铺开。

      “物流下沉,突破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

    农村地处偏远,地广人稀、分布零散、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是快递下乡最大难题。

      “模式开始之初,物流不通,农村没有网点,半年时间赔了180万元。”王力民说,为解决这一难题,他的电商团队首先整合了当地十几家快递公司,投资购进了50台标准化物流车。“下行物流全部由北纬42度公司承担,从县城到乡镇、直接入村,每件只加收1.5元至2元即可送到农民手里。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围场县哈里哈乡三义号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陈建利就是对送来的快递进行登记,随后电话通知村民来领取。同样,村民如果有物品要寄出,也只需交至村里的电子商务网点即可。他说,“如果是老人不方便来取,不忙时就骑上电动车给村民送到家里。

      快捷到村的物流,让村民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取个快件最近也要去乡里,有的乡甚至都没有网点,只能通过班车稍货。现在有了村服务站,全国商品一周内到货,本地商品24小时内到货。”一位网购的村民说,“省钱、省力、省时间,最重要的是质量有保障。

  围场县村级电商服务站 张帆 摄

  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上行

      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如何让生态有机的农业产品上行外销,解决当地群众卖难问题,也是摆在当地政府和电商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王力民认为,城里人最想吃到安全、淳朴的农村产品,只有打通城市社区上行入口,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做网店上行,才能把农村优质的产品卖到城里。

      “广阔的农村市场里有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但农产品上行,要想成为热销商品,还需要质量把控、品牌打造、包装设计等一系列标准和生态体系。

      2015年以来,北纬42度公司通过与各类平台、京津社区、便利超市的合作,全年上行产品600余万元,帮助200余户贫困农民直接有效脱贫。

  哈里哈乡三义号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电子大屏幕前,当地村民在选购商品 张帆 摄

  电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5年6月19号,围场县大唤起乡大唤起村周彦民成立该县第一家村级电商服务站,“仅仅一年,网购纯利润就达到30万元。”周彦民说,“大唤起村人口三千多人,农资是最大热销货。

      说起赢利,棋盘山镇9号村电商服务站于凤云乐得合不拢嘴,“不到一年,网购销售已经赚了两万多元,今年商店的营业利润比去年翻了一番。”她说,“马上到春耕备播的关键期,预计明年的收入还会翻番。

      围场全县人口53.6万人,县域面积930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贫困程度相对较高的县区。2015年,围场县以“全民开网店、人人做电商”为突破口,加大电商政策支持,培育了一批电商人才,优化了电商环境,拓展了电商发展领域。

      2016年,北纬42度公司通过电商销售产品总额达到7000万元。“村级网点每年盈利最多的达三十多万元,最少的也有二三万元。”王力民说,“这在中国电商行业都很少见。

      围场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宋国超表示,北纬42度公司的运营模式引领了围场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买难卖难、拉动就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扶贫新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