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小区因地制宜试点推进 南通垃圾分类成效初显

17.05.2017  11:23

        据统计,江苏南通垃圾产生量每年以13%的幅度增长。为缓解垃圾围城困境,去年,南通市开始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根据生活垃圾管理实际情况和现有处置终端、处置能力情况,确定了‘3+5+X’的分类方式,23个小区开展试点。如今,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南通市开始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后的垃圾是否得到有效处置?上周,相关媒体走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城管部门、回收企业等,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垃圾增长迅猛 分类势在必行

  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就是填埋和焚烧。南通现有4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个填埋场,总处理能力每天5050吨,2016年实际日处理量5583吨,但垃圾产生量每年仍以13%的幅度增长。

  “垃圾不分类,不适合焚烧的垃圾热值低,容易产生有害气体,不仅空气污染大,而且焚烧后的废渣还是要填埋,重金属等还是污染土地。”市人大代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秀银对此很是担忧。作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倡议者,徐秀银认为,分类后的垃圾进入专业处理领域,不仅会减少填埋焚烧的总量,还可以循环利用,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因地制宜试点推进 “3+5+X”明晰分类

  “根据南通市目前生活垃圾管理实际情况和现有处置终端、处置能力情况,最终确定了‘3+5+X’的分类方式。”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马建明介绍,去年市政府成立了垃圾分类管理领导小组和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等3个专项工作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加快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细化明确了各地各部门垃圾分类管理职责任务,加大了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力度。

  “3+5+X”中的“3”,就是将日常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3类,分别进行收运处置;“5”就是对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电子垃圾和废旧织物等5类特殊垃圾,实行专项分流处置;“X”就是根据今后垃圾处置终端建设情况,成熟一项,分流一项,逐步推行干湿分离,对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实行分类收运处置。

  首批23个小区试点 垃圾分类成效初显

  “报纸是216积分,普通垃圾袋是300积分,您的积分达到1400多,可以兑换牙膏和洗洁精。”13日,在崇川区绿城玉兰公寓小区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处,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居民张亚萍。“以前想垃圾分类,也不懂交给谁。现在每周六来送就行,对环境比较好。”张亚萍笑着说

  去年,南通市在23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居民约2.5万户,人口约7万人,绿城玉兰公寓就是试点小区之一。小区投放的分类垃圾桶分别是蓝色、红色和灰色。蓝色放置的是可回收物,如塑料、玻璃、纸张、包装盒、废旧家电、织物等,其中织物量大,特地配用了绿色垃圾桶;红色对应的有害垃圾,如灯管、墨盒、过期药品、化妆品、废电池、废油漆等;灰色对应的就是前两种之外的其他垃圾。同时,前来回收的车辆有明显标识,可回收物是每天清运,有害垃圾因量少每周清运一次。此外,居民注册后,对垃圾进行分类获取积分,并可凭积分兑换或者购买生活用品。

  前道居民分类,后道垃圾能否做到分类运输和处理呢?马建明表示,可回收物基本由政府指定的专业公司组织回收,有害垃圾则由专门的处置企业用专用运输工具来进行回收。崇川区和南通开发区分类垃圾处理现在都是由第三方天楹公司具体操作,回收车将垃圾运到天楹公司的二次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处理。有害垃圾中,除了荧光灯因南通没有处置终端而需运到宜兴处置外,其他的如电池、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都是送到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升达废料处理公司处置,油漆桶则送到南通海之阳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科学的宣传、收运体系和积分激励机制,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崇川区文峰街道的几个试点小区里,就有1963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占到总户数的一半以上,总回收量达到5.6吨。

  虽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各地垃圾分类工作发展还不太平衡。市人大代表华涛建议说,要对市民的宣传普及做实做深,把经验和教训总结到位,努力为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开打好基础。

  据了解,今年南通市计划在327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居民约22.1万户、人口约63万人。至今年底,力争港闸区建筑垃圾中转调配场达到标准化要求,并新增通州、崇川与南通开发区3处建筑垃圾中转调配场和500吨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