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河北:精准发力,协同发展谋突破

27.10.2015  12:01


  “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来谋划;

  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部署;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

  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举措。”

  9月召开的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一连用了4个“第一次”,并作出这样的判断: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

  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亲自谋划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给河北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年多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努力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持续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三个精准”,使承接产业转移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我省从京津引进资金6000多亿元、项目7000多个,创历史新高】

  10月的白洋淀,景色迷人。但比大自然更吸引人的,是一道协同发展的风景——保定市与来自京津等地的13家企业和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白洋淀科技城。这标志着作为我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白洋淀科技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曹妃甸也是喜事连连。继8月首钢京唐二期开工后,9月森田(曹妃甸)国际环保科技园项目等15个大项目落户,10月8大石化重点项目签约……京冀共同打造的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掀热潮。

  两地摘取协同发展果实的背后,都在“精准”二字上下了大功夫。

  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是个“老大难”问题,其中河北是“短板”。加快补齐短板,河北正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定位,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推动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做到“三个精准”: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

  “三个精准”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使承接产业转移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精准定位,坝上飘来“智慧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张北着力打造引领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吸引了阿里北方云、中国教育云数据基地等7个大数据、云计算项目入驻,5年后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千亿元。

  精准承接,引来多个版本的中关村。“秦皇岛版中关村”是分园,用“442分税”政策,实现北京研发秦皇岛生产,吸引5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落地。“保定版中关村”的亮点,是中关村京外首家创新中心落户,并10年免费使用,开张伊始就引来14个北京科技企业。“石家庄版中关村”同样特点鲜明,作为中关村海淀创业园下属3大孵化基地之一,北京金种子创业谷石家庄众创空间落地,将成为我省最大的科技孵化器。

  精准打造载体,京津产业项目接连“落子”布局。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首批10家企业开工建设;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开业在即,已签约商户8000多户……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我省从京津引进资金6000多亿元、项目7000多个,创历史新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