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点+平台:BAT外“四小龙”的成功路径

17.06.2014  12:55

  提起现在的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家公司分别代表着互联网最基础的三大应用:搜索、电子商务、聊天工具。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接近于垄断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互联网的格局中,它们也最具备话语权。

  如今的BAT早已不仅仅是三家孤立的网站那么简单了,BAT早已经形成了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庞大家族体系,每一家企业下面,都拥有十数家甚至更多的直系和旁系互联网公司,其势力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互联网所能涉及的方方面面。

  中国互联网似乎正在走向寡头垄断的格局,有人担心将来只有BAT三个阵营。未来会不会这么残酷?确实,BAT重压之下,其他中小公司很难出头。

  不过,有四家互联网公司,通过做“互联网巨头想不到、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口,快速扩大领先优势,成为了“准巨头”。

  这四家公司就是:奇虎360、京东、美团、小米,且称呼他们为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之外的“四小龙”。

  奇虎360

  先说奇虎360,它是找到了一条“安全——流量平台”的路径。

  严格地说,360的这条路,是一件巨头暂时没有想到的事(巨头想做后,就是3Q大战了)。

  360在四小龙中,恐怕是网络界最大名鼎鼎的主儿了,一方面是它的产品和服务无处不在,在国人的电脑和手机里装机率极高,另一方面是它的老板、著名的网络战神、红衣教主周鸿祎的四处打仗、天天上头条了。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360采用的是“安全基础服务+流量变现”的模式。

  由于安全是网民的基础需求,所以,360在用免费的方式切入以后,在用户规模、使用频次各方面而言,都已经远远达到了一个平台和入口级地位。360的股票市值也在百亿美元左右,也间接佐证了市场的看好和行业的地位。

  5月9日,闭关三个月的周鸿祎出关,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称,“过去巨头很安静的时候,我们挑战了巨头,现在巨头都惊醒了在发力,我们不能去死扛。所有的战争都是国力的消耗,巨头互相打我觉得蛮好。”周鸿祎说,360趁现在要把策略定好,把自己的事做坚实了。

  可以看出,周鸿祎想通了,自己要做的事还是“安全”。BAT追求业务上的广度,而360则逆向操作,把安全这道壁垒造的越来越高,形成较强的品牌粘性。

  京东商城

  京东上市了!

  5月22日,京东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达到每股19美元,估值达到了250亿美元。随着上市成功,刘强东的身价接近49亿美元,成为互联网领域又一位新晋的百亿富翁。

  当周鸿祎开始低调的时候,刘强东却口出狂言:一定能打败阿里。

  在京东上市后,刘强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京东超过阿里是必然的。“底气来自用户体验。如果我们未来十年,保证像过去一样,用户体验好于阿里,超过它一定是必然的”。刘强东把阿里比成上岛咖啡,是加盟模式,品质得不到保证;京东是星巴克的直营模式,品质和体验有保证。

  京东的逆袭,是找到了“3c——B2C电商平台”的路径,以标准化的3c品类为切入点,在追求物流体验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获得了B2C电商平台的地位。

  物流体验,是精于线上的BAT巨头们不愿意做,也不擅长做的事情。京东抓住了这个机会。

  美团网

  过去一直不打线下广告、依靠公关和口碑营销大获成功的美团网,开始打广告了。

  近日,美团网启动了以“美团一次,美一次”为主题的品牌推广活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花儿与少年》以及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全国性热播节目广告时段都出现了美团网的广告。此外,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分众楼宇媒体以及公交地铁等户外广告媒体,美团网品牌形象也在进行高频展示。这是美团网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进行线下广告投放,按此投放策略将花费不菲。

  美团为什么近期大打广告呢?因为,现在作为一家平台级的公司,到了强化品牌形象的时候。

  美团的发展路径,是“团购——O2O平台”。

  团购需要强大的地推团队与商家谈合作,这点,同样是BAT们不愿意做,也不擅长做的事情。美团做了,一步步扎实地做好,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吸引了数十万商家、近亿消费者。这样一来,一个潜力无限的O2O平台就横空出世。

  把美团排在360和京东之后,并不意味着美团就是老三。事实上,从未来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能来看,立足于吃喝玩乐日常快消的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的美团,无论如何都远比以卖实物为核心的京东规模更大,发展会更迅猛。甚至如果美团在未来5年不发生经营或者战略决策上的重大意外,它完全有可能赶超今天的阿里巴巴(不算支付宝),我也完全相信在生活服务O2O领域,会诞生世界级巨头的公司。

  小米科技

  最后说说小米。我知道小米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包括它的老板雷军。小米也的确是继360之后,最近两年来,曝光率最高、话题量最多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虽然它的核心收入来自卖手机)。小米几乎成为了最近大热的“互联网思维”的代名词,小米的粉丝经济更是入选了很多MBA教程,而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思维的最佳注解。

  小米确实创造了神话,这家2010年4月才成立、至今才4岁的“婴儿”公司,居然用短短3年多时间,就干掉了包括联想、酷派等在内的国产手机巨头,成为国产手机的新王者。

  “手机——硬件平台”这是小米科技的发展路径。目前,小米不仅仅有手机,而且也推出了其他很多智能硬件(暂时没有成功的案例)。

  确切地说,小米做的这件事,互联网巨头都想到过,但都没能做好。因为,在小米创业之前,就有百度、阿里、盛大等公司推出过自己的手机,不过,都没做好。

  应该说,小米的成功,势对了。

  在智能手机爆发期,小米通过粉丝营销圈住了大批用户拥趸;并基于手机,推出更多智能硬件,抢占硬件入口。

  巨头也看到了,也想做,但做不好。小米找到了这个切入点,执行力更强,方法更巧妙,所以成功了。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