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铺就乡亲幸福路
日前,尽管天气寒冷,但邯郸涉县后池村张正红开的农家乐依然坐满了客人。
“一到周末,店里的生意就格外好。”张正红介绍,以前她靠做手工凉皮营生,由于村里路难走,外人很少进村,辛辛苦苦一年,也就挣个几千元钱。2016年,村里16公里的出山路修通,进村旅游的人多了,她借机办起了农家乐,全家收入直线上升。仅2017年上半年,营业额就达到了5万元。
在涉县,2017年10月份修通的千里乡村旅游大通道,穿越涉县10个乡镇158个村,如同彩练在太行山间凌空飞舞,吸引无数城里人来观光游览,带动了沿线全域旅游的发展。后池村就在这条旅游大通道上。2016年以前,该村人均收入只有3900元。现在,千里乡村旅游大通道一通,梯田旅游带动农家乐,人均年收入一下子就跳到近9000元。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 “四好农村路” 作出重要指示,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要求,农村公路路网建设、通达水平和农村客运等均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达到16.3万公里,较2012年底增加2.3万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省农村客运车辆总计10601辆,农村客运线路3844条,农村客运站数量36350个,乡镇通客车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到100%。
突出重点,扎实建好农村公路。我省一方面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环京津地区农村路网由“树状”向“网状”转变,实现京津冀相邻地区农村间的便捷连通。另一方面,我省加大燕山-太行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扶持力度,支持连片特困地区22个县建设了约630公里对扶贫、旅游、资源开发有重要作用的县乡公路改造项目,补助标准相当于我省其他地区的4-6倍。此外,实施主街道硬化工程,目前,累计完成2万余个行政村的主街道硬化工程,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村公路建好了,还要管好。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是“管好”农村公路的前提和基础。我省基本建立了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县级政府在农村公路管理中的主体责任。
养护工作是“四好农村路”建设中的又一个重头戏。为此,我省致力于推动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工程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的稳定来源,并通过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逐级考核,逐级落实资金保障。此外,我省还主动引导、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的管养分离,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注重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的完善,不断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我省把农村客运站、候车厅、招呼站牌等基础设施与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做到路通车通。我省还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改革,实现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客运服务全覆盖。此外,通过坚持客货并举、运邮联合,推进农村配送网络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要求,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普清表示,围绕2020年“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从2018年开始,我省将集中3年时间,推进完善省、市、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政策机制,建立农村公路建、管、护、运长效机制。“让农村公路成为‘走得快、走得好’的通畅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阳光路。”王普清说。 (方素菊 许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