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加快”为引领 书写“赶考”新答卷

05.06.2017  09:12

  □记者 贾芳 吴绍冰 常素莉 商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河北,多次就我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使我省的改革发展有了最根本的政治引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最重要的行动指南。

  主动融入大局——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2016年7月,唐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语中的,让河北找到了融入京津冀发展大局的着力点,明确了协同发展的河北路径。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全省上下迅速统一思想,省委省政府加速推进承接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的核心工作。

  近日,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车身焊接车间内,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辆辆汽车迅速在这里组装完成。在北京丰台区,“跨区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丰台、大兴、沧州服装产业链对接签约仪式”举行,沧州明珠商贸城已签约北京疏解商户超过7000家,正式入驻开业800多家。

  为了保证非首都功能到河北转得来、发展好,我省建设了一批重大基地,石家庄国际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开局良好,保定和沧州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环首都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投产运营,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建成,该基地与清华大学合作,是北京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整合和清华大学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创新优势,共同在固安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中试孵化产业基地,实现区域产业升级;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有序推进,目前已有精进电动、中科微、紫光国芯等10余个项目和企业落户,资金超300亿元……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全省产业转型步伐逐渐加快。

  建设中的太行山高速沿线,平赞段槐河桥工程、赞皇县水毁公路都户桥工程、石家庄南绕城高速太行隧道等,施工人员昼夜奋战,要确保明年底建成通车。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中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太行山高速公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的重点工程,涉及我省5个市、19个县,同时还将带动沿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目前,我省已经打通了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包括G3京台高速廊坊段、G4京港澳高速、G5京昆高速京冀界至涞水段、G95首都地区环线张承高速张家口段、G95首都地区环线张承高速承德段、G111丰宁至京冀界段、G233津兴线、G335滦赤线、廊坊煤矿路、S235京原东支线、G228秦唐界至汉沽段、S215黄辛线北延。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津保铁路建成通车,北京新机场、京张铁路、石济客专、太行山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廊涿固保城际、京唐城际、京九高铁(京霸段)加快推进,11个设区市、643条线路、12000余部公交车与京津实现公交一卡通行,优化区域交通布局,促进互联互通,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

  几年来,我省精准发力,通过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服务京津中壮大了自己。

  去产能补短板——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我省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引下奋力前行。

  去年,河钢邯钢收获了巨大的信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年品种钢比例达70%,同比提高23%;中高端产品占比达46.3%,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这样的信心与能力源自于我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和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不懈追求。

  邯钢的变化是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2016年,我省牢牢牵住化解过剩产能“牛鼻子”,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深入实施“6643”工程,重点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全年共压减炼钢产能1624万吨、炼铁产能1761万吨、水泥产能286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189万重量箱,退出煤矿54处、压减煤炭产能1400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全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过传统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

  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我省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河北发展的大梁,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产业、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特种机器人等7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光电子、卫星导航等14个示范基地,抓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一批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

  加快信息化发展,我省加速实施“大智移云”引领计划,以“大智移云”为引领的信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20%以上,成为河北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省各地精准定位、效果初显:石家庄市发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优势,进一步做强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保定市加强能源装备基地建设,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唐山市努力做强中国动车城,打造轨道交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新动能的支撑是改革,2016年,全省着力抓改革、破难题、增活力,水资源费改税在全国率先启动,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102.4万户,增长38.6%,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成为新动能增加的活跃力量。

  换回绿水青山——

  美丽河北渐行渐近

  6月2日发布的《2016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Ⅱ级的优良天数平均为20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6.6%,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7天,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党中央交给河北的重大任务,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的重要指示要求,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密集推出一系列顶层设计,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继2013年9月出台《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后,2015年3月出台《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深入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2016年8月底,我省又制定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实施方案(2016-2017年)》,提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无煤化和燃煤清洁利用。今年3月,我省出台《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和18个专项实施方案……

  在“治气”的同时,我省又向“水污染”和“土污染”宣战,制定出台了水污染防治50条;积极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白洋淀和衡水湖治理、引黄入冀补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等,全面启动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取得实效,我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力求年年有重点、有突破。

  一项项改革让环保压力层层有效传导——

  借鉴中央环保督察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内环保督察,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治根本、管长远的环保制度体系,界定了34个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环境监管责任,提出77种追责情形。运用市场之手,制订了实施差别化排污费征收政策,推进第三方治理,11个设区市均启动排污权交易。今年4月,我省推动环境管理按照垂直管理新体制运行。

  一个个历史性时刻成为治污攻坚的见证——

  2015年我省集中力量打好控煤歼灭战,加快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拔烟囱”三大专项行动。2016年启动实施散煤、焦化行业、露天矿山、道路车辆四项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同时,启动保定、廊坊18个县(市、区)“禁煤区”建设,推进“气代煤”和“电代煤”改造。在全国第一个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制度。2016年,全省减少煤炭消费500万吨,共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2919台、21863蒸吨,压减焦炭产能1279万吨,关闭矿山330座,淘汰老旧车辆26万辆,全省4000万千瓦发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一个个“污染大户”变身为“治污先锋”——

  从2013年起,我省大力实施“6643”工程,即到2017年削减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今年,我省将继续压减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产能1624万吨,完成4家“僵尸企业”出清;加快廊坊、保定、张家口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和承德、秦皇岛钢铁产能部分退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6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70μg/m3,较2015年下降了9.1%;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Ⅱ级的优良天数平均为20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6.6%,与上年相比增加17天。水环境质量也有所好转,2016年,在可比的179个监测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8.66%,与2015年相比,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79个百分点。一个生机盎然的美丽河北正渐行渐近。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最是扶贫放不下,浓浓牵挂暖民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北,“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2012年底,冒严寒,踏冰雪,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阜平访贫问苦。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向村民致以新春祝福。阜平县和张北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着这里的人民群众。

  “2012年底,总书记来我们村的时候说,希望早日听到我们脱贫致富的好消息。”6月1日,阜平县顾家台村村民顾成虎告诉记者,“我们已经脱贫了,正在奔小康的路上加油干!

  2016年,顾家台村流转土地547亩,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整理,建成优质高产林果种植基地,明年将见到效益,全村148户村民将参与分红。2016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多元。

  顾成虎家的变化,是我省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也是我省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战中,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数字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全省贫困人口从499万减少到了183.4万。

  省委书记赵克志强调,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全省各地各部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以涞水县为代表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以隆化县为代表的“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以威县为代表的财政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以衡水市为代表的利用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准扶贫模式得到大力推广。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涞源县贫困的主要原因。他们把易地搬迁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路径,今年11月底前,将有121个村、10801户、30918人入住新社区。同时,与搬迁配套的扶贫产业园区也在加紧建设之中,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搬出来、能就业、可致富的目标。在扶贫攻坚战中,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将在5年内对42万农村人口(贫困人口19万、同步搬迁23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以搬迁小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产业扶贫“重头戏”将推进特色农业、光伏、旅游、电商、家庭手工业、就业创业等六大工程;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支撑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促进脱贫攻坚……

  步履坚定,不忘初心。只要我们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加快”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入实践,就能不断开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