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市场】电信运营商跨界互联网金融 交话费理财是否划算?

13.10.2014  12:49

中国移动公司日前宣布,推出第一只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聚宝”,自此三大通信运营商全部拥有了自己旗下的话费理财产品。这也使银行、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之间的金融大战愈演愈烈。

继中国电信“添益宝”、中国联通“话费宝”之后,中国移动“和聚宝”一经推出就一炮打响。在阿里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年化收益率普遍跌至4%的背景下,暂时领跑所有“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基金客服,“收益率最近的一次,年化收益率在5.1%-5.2%,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想要购买登录中国移动官网,注册‘和包’绑卡购买,可以用这个钱直接充话费。

话费理财,即运营商将用户的存量资金,比如预存话费或合约机款项,投入货币基金或与银行合作来进行理财运作。并结合自身特点,融入了零元购机、冲抵话费、赠送流量等项目来吸引消费者。

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存入五六千块钱,拿一个苹果或者三星手机,定期给你一个收益,然后按月返还到账户中,其余的限额可以全部返还。

预存话费的规定并非今天才有,此前各大运营商一直是无偿占用用户的这部分冻结资金来进行增值投资,为何现在会争相恐后的把收益拿出来和用户分享?银率网分析师毛亚斌分析,如今网络通信手段的兴起已经对传统业务形成严峻挑战,这时通过和金融公司合作,可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随着4G网络和3G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它们传统业务的利润会进一步被压缩,目前推出这些产品,我们可以看作是运营商的一次业务转型,通过这种新的业务模块去拓展新的客户。

如此看来,既能得手机、抵话费,每个月还有收益可拿,这对用户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划算的事。不过,毛亚斌也提醒用户,以话费形式存入的资金一般冻结时间较长,流动性较差。如果只是想要省几千块钱拿一部心仪的手机,话费理财产品值得考虑;而真正想要进行投资增值,还应谨慎选择,“一方面,互联网‘宝宝’的收益在下滑;另一方面,马上到年终,银行也会尽力进行揽储,短期内话费宝这类产品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河北电台记者冯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