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苏味道及三苏文化

23.09.2015  17:32

  蒙曼:著名文化学者、隋唐史专家、百家讲坛主讲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我是河北人,今天到老家来做讲座,感到特别荣幸。我感觉谈苏味道和三苏是个历史话题,三苏是中国人心目中非常了不起的文学形象,我们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历史话题?第一是向先贤致敬。苏味道和他的后嗣苏东坡,苏东坡的弟弟,苏东坡的父亲,是我们栾城永远的骄傲,我们向先贤致敬。第二,历史有它独特的价值。有两句话,大家肯定经常听到,第一句话,读史明智;第二句话,鉴往知来。人的智慧从哪儿来?很大一部分其实从经验来。80岁的人有80年的人生经验,18岁的人有18年的人生经验,无论是80岁还是18岁,从漫长的历史长河这个角度来讲都不够长,加上历史就不一样了,18岁的人读历史,比方说读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你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你的智慧变成5018年的人生智慧,假使爷爷是80岁,爷爷没有读书的话,5018将远远大于80,这就是我们说的读史明智的道理。

  为什么鉴往可以知来?很多人说这是不可能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其实未来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知道的。道理在哪儿?其实刚才主持人在介绍我的时候,介绍的是我的什么?不全是我的历史嘛,蒙曼这个人是哪儿毕业的,在哪儿教书,过去讲过什么课,研究专长在哪里,这些东西通通是我的历史。大家一听我的历史,其实对我这个人是有期待的。期待我干什么?我的研究方向无非是中国古代史,政治军事史,中国古代女性史,大家对我的期待肯定是我讲这方面的话题。假使说,刚才主持人这样介绍,蒙曼刚刚参加完中国好声音,还获得了第三季冠军,大家期待肯定不一样,肯定期待我在这儿劲歌一曲,热舞一支。所以历史可不可以告诉未来?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的,历史规范了人今后发展的大致方向。其实不光个人是这样,国家、民族、区域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在这儿缅怀一下先贤苏味道和他的这些哲嗣,其实也可能为我们栾城的未来做一些有益的思考。

  苏味道其人

  第一,苏味道是一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创建的人。我们都知道,唐朝是诗的王国,诗的王国是需要有人开创,有人制定规矩,有人把它推上巅峰的。苏味道是给唐朝的五言诗制定规则的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他是唐朝的一个杰出的诗人,为唐朝五言诗的规范,特别是五言格律诗的规范做出过伟大贡献。

  第二,对苏味道总的评价是什么?这个人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文人,还是一个当时响当当的政治家。这事在中国古代也不容易做,因为杜甫有句话叫“文章憎命达”。一个人要是命太好,你的文章就写不好。磨难出诗人。但是,苏味道他打破了这个魔咒,他一方面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一方面他是政治上响当当的人物。响当当到了哪一层面?他做到了武则天那一朝的宰相,从官的角度上讲,他比他那些哲嗣都做得大,无论是苏洵还是苏轼、苏辙,都没有能够做到那么大的官。能够有这样成就的历史上不太多,我们能想起的有谁啊?比如说北宋的王安石也是,能做一个大诗人,大文豪,还能够做一个一流的政治家,做一个宰相,这样的人是不多见的,这需要在文人的文才之外,还有其他的德行和能量。

  第三,苏味道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先人。我们中国人最讲究这个,我们的灵魂不下地狱不上天堂,我们没有这样的先天的宗教信仰。那我们的灵魂怎么样才能延续?中国人怎么样才能够延续自身的生命价值?立德、立言、立功,那是了不起的人。一般人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延续?在自己的子孙后代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苏味道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先人,他的十代孙是苏洵,十一代孙苏轼、苏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所以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先人。

  一个了不起的文人,一个文人型的政治家,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先人。

  苏味道怎么做到的?怎么就能够做到一个文人型的政治家?怎么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文人,还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人物?

  苏味道之所以能成为苏味道,是因为他乘时而起。苏味道踏上高官之路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是一个最重视文学的时代,他借助的那股好风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个特别重视文学的皇帝。史书中记载: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当时的雕虫小技其实就是文艺创作。

  武则天晚年特别重视文治。重视到什么程度?当时的公卿百官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文章之道晋升的,所以这时候一大批文学之士都脱颖而出了。当时的文章四友,苏味道、李峤、崔融、杜审言(杜甫的爷爷),这四个人都做到五品以上官员。

  有了时代就有苏味道吗?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时势和英雄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那叫相互成就的关系。苏味道荣列文章四友,社会评价较高,同行评价也不低,有才。

  苏味道能够做到才子兼宰相,实际上意味着他跟当时的才子有不一样的地方,他比那些才子要厚重。厚重在哪儿?他跟他弟弟关系特别好,非常地友爱。他叫苏味道,他弟弟叫苏味玄,苏味道和他弟弟苏味玄两个人关系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哥哥苏味道很放纵弟弟苏味玄,苏味玄每次求哥哥苏味道办什么事,如果办妥了那拉倒,如果没有办妥,苏味玄拉住哥哥就大骂。苏味道怎么对待这个弟弟?你骂就骂,对之怡然,不以为伍。什么意思?这里有没有原则在?他是有原则的呀!不是什么事都给他办,那苏味玄就老骂他,你骂就骂,他对之怡然,你骂我我对你笑,你还怎么着?所以大家都说苏味道这个人不错。

  苏味道身处什么时代?是一个全民把孝置于一个非常崇高地位的时候。跟孝绑在一块儿的观念是什么?就是悌。孝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儿子对爸爸孝。悌是什么?弟弟对哥哥要友爱。为什么贵族社会最讲究这样的伦理?因为它就保证家庭团结。贵族社会人最大的支撑是什么?就是家庭。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下,一个人要是能够维护家庭团结,就被认为是一个忠厚长者,是一个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人。所以我们说苏味道比一般的才子要厚,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他擅长维护家庭关系,在家庭关系之中,他的处理是既有友爱,又有原则。

  而且,苏味道在当时的才子之中也是比较有厚度的,道德上是比较高明的。

  除了有德还得有什么?乘时而起,时就是那股好风,武则天喜欢文学之势那股好风。你要起,要有自身的素质,第一个素质有才,第二个素质有德,第三个还要有能力。苏味道的能力表现在哪儿?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这是什么呢?第一个善于汇报,咱们今天也知道,跟领导汇报工作是一门艺术,怎么样汇报才能让领导去认可你的项目?第一要表达清楚,第二要引经据典,让人觉得你说的特别有道理。

  多识台阁故事。台阁是什么?中央的各个有关机构。中央有关机构的故事,过去发生过的那些事,其实就是案例,他都能知道,所以他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敷奏的时候,他要跟领导汇报一个什么工作的时候,所有的过去这些事都能够集中到一块儿,为他要汇报的事情来做佐证,这样的人是非常适合担任领导工作,并且可以步步高升的。这叫什么?这叫做能,苏味道有才、有德、有能,再加上武则天时候赶上了好时代,所以他就乘时而起了,就当上了文人型官员。

  他当文人型官员当得好不好?他的官做得好不好?他的官做得叫一般般,我给他的评价叫与世俯仰。因为这里就涉及到了跟苏味道有关的第二个成语,叫:模棱两可。苏味道做官是怎么做的?第一个就是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哪儿来的?苏味道自己说了,处事不宜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移就浅,但模棱以持两端可也,时人有时号为模棱。把任何事问到底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说是对还是错,是是还是否,不要说得这么明白。因为你要说明白了,你就很容易犯错误了。一旦你犯错误了,跟领导方向不一致,你就会被谴责,会被罢免,所以就模棱持两端可也。这个事情也有道理,但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没原则,所以给他一个绰号叫苏模棱,最后就引发出了一个成语叫模棱两可。当然,这跟武则天时候政治环境太严酷有关。

  武则天被逼退位后,受张易之兄弟牵连,苏味道被贬到眉州,过一段时间,又重新启用他,把他升迁为四川地方大员。但是他死在路上了,所以最后赠冀州刺史,因为他是河北人,赠他老家的官名,这是中国古代的特色。

  苏轼与苏味道的不同

  苏味道留在眉州的时候有一个儿子也跟着去了,而且后来就留下了,再也没有回到河北,相反在四川眉州开枝散叶,到第十代,就从儿子那个角度来讲算第九代。从苏味道角度讲算第十代的时候,生下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叫做苏洵,就是我们知道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官没有做多大,做了我们河北霸州的一个县主簿,但是生下了两个伟大的儿子,一个是苏轼,一个是苏辙,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其实后来都回过栾城,他们对于故乡是没有忘怀的。为什么说没有忘怀?他们在给人写字、写词、画画的时候,在提款的时候,署名是什么?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赵郡苏洵,我们栾城属于赵郡,当时不讲小地名,讲大地名的,赵郡苏洵,苏轼写字写赵郡苏轼。苏辙后来官做大了,朝廷给他封爵位,封的是“栾城县开国伯”,没有讲眉山,是讲栾城的。祖籍在这儿呢!所以苏辙后来的作品集叫《栾城集》,因为他是栾城县开国伯,既是纪念自己的祖籍,也是纪念自己的爵位。

  苏轼与苏味道最大的不一样,其实是政治态度。苏味道的政治态度是什么?那叫与世俯仰。当权者怎么说,我就怎么来。所以张易之兄弟上台,我就追随张易之。武则天那时候政治环境残酷,我就模棱两可,不表态。苏东坡作为三苏中最杰出的代表,最重要的政治态度是什么?那叫不合时宜。

  什么叫不合时宜?永远跟统治者对着干。人家讲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有很多人就提,知识分子最应有的风骨就是,跟统治者不保持一致,苏东坡是知识分子啊,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合时宜。王安石当政的时候,王安石跟宋神宗两个人君臣相得,上上下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的时候,苏东坡说我反对。反对的道理是什么?天下的钱总数是不变的。王安石你说给国库增加收入,钱从哪儿来?难道不是从老百姓那儿来吗?其实很多就是从老百姓那儿来的,王安石后来被称为聚敛之臣。国家的钱多了,老百姓的钱少了。这个时候苏东坡说,我反对。

  结局是什么?流放黄州。当然也就是在黄州,他写出了著名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来反对司马光,又被流放澹州,就是现在的海南岛。咱们都知道那首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谁当政你就说我反对,这就叫不合时宜。苏轼一辈子被流放了九次。跟苏味道形成鲜明对比,苏味道是谁当政,就说我支持。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个人教养不同所致。

  最后,我个人特别希望三苏祖地栾城能够和三苏的家,和眉山有更多的文化互动,希望苏轼一脉能够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