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唐县瘫痪小伙赵敬伟纳鞋底10年赡养慈母

18.12.2014  09:14

     15年前,唐县迷城乡下庄村的赵敬伟因腰部粉碎性骨折失去行动能力;10年来,他以顽强的毅力成了远近闻名的“针线高手”——

    “原来最不容易的是我老娘啊

    斜靠在被褥上,一只手扶着鞋底,一只手费力地压动机器把手打针眼……12月16日,笔者一行在唐县迷城乡下庄村见到赵敬伟时,这个身高超过1.8米的32岁小伙子正在炕上卖力地纳鞋底,老母亲马胜民则在一旁认真地搓着纳鞋底的线。“以前纳鞋底得纯手工,一天下来手指头、手指关节疼得像针扎!自从几年前买了这台纳鞋底的机器,可帮了我大忙啦!”赵敬伟开朗地说,言语间充满了满足和快乐。

    下庄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15年前,17岁的赵敬伟上山摘柿子,不慎从一棵5米高的柿子树上跌落,造成腰部粉碎性骨折。当时赵敬伟的父亲因癌症刚刚去世,家里为父亲治病欠下不少外债。因缺钱治病,赵敬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瘫痪在床。赵敬伟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脾气开始日渐暴躁,时常挥舞拳头砸墙,甚至暗藏刀子自残双腿。

    “我瞧在眼里,心像刀割啊!”70岁的马胜民回忆起当初的情形,老泪纵横。那段时间里,她默默地忍受着赵敬伟的狂躁,悉心照顾他饮食起居。无论白天黑夜,每隔一小时就给他翻一次身,一有时间就给他揉腿。阳光好的时候,就把他背到院子里晒太阳……

    “经历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想不开。其实只要想通了,什么都好说。”赵敬伟告诉笔者,卧床5年后,也就是22岁的时候,他突然不再抱怨和狂躁,而是平静了下来。

    这种转变缘于一次爱心人士的拜访。那一年,一位爱心人士带着礼物到家里来看望赵敬伟。这位爱心人士临走时,握着马胜民的双手动情地说:“大妈,最让我敬佩的人,是你啊!”这句话像一声惊雷,震醒了躺在炕上的赵敬伟。“那天我发呆了很长时间,这些年的经历像放电影一样,不停地在脑子里闪过……”赵敬伟告诉笔者,“别人对我好,我会感动,可我却从没对我妈说过一句‘谢谢’,原来最不容易的是我老娘啊!

    从那一刻起,赵敬伟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他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他不能这样一直拖累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