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品牌找差距 唐山陶瓷能否焕发“第二春”?

21.09.2014  02:14

河北广播网9月20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陈剑晨、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为期四天的第十七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今天(9.20)闭幕。相比以往,本届陶博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共有269家国内外陶瓷企业参展,名牌名企比例达70%以上,涉及日用瓷、建筑瓷、艺术瓷等十几个陶瓷品种。

唐山作为“北方瓷都”,时至今日,依然以其过硬的品质挤身陶瓷业前列,但与景德镇、淄博、佛山等地相比,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优势等已不再明显。唐山陶瓷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朱玉明:质量可以,就是牌子的知名度还需要推广,最好上中央台做做广告,打打知名度。

在第十七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上,来自江苏常州的客商朱玉明在唐陶的展位前这样评价唐山的卫生陶瓷。唐山卫生陶瓷领军企业——惠达集团,目前在全国的销售店面已达2000多家,单一型号的卫生洁具在全国的销量也位列前三甲,即便如此,惠达集团产品管理部经理董春松也不得不承认,与南方卫生洁具的品牌知名度相比还略显逊色。

董春松:照南方这些企业来讲,可能从宣传啊、销售角度,推广这一方面可能比南方要差。

长期以来,主营出口业务,让唐山卫生陶瓷对国内市场有所忽视。唐山陶瓷对欧美市场依存度过高的现状,被进口国的贸易政策和反倾销措施打破。当转过头全面开拓国内市场时,却发现这里已经千军万马。因此,破解当前唐山陶瓷困局,必须加快自有品牌经营,才能赢得自救之路。

李爱党:首先是坚定不移的走品牌经营的这样一条路,我们没有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本身这也是一个不完整的战略。会一如既往做强我们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不断吸取南方的成功经验。

在唐山,除了卫生陶瓷,日用骨质瓷也举足轻重。然而,在唐山大大小小生产骨质瓷企业有近百家,真正叫得响的只有隆达、海格雷、红玫瑰等区区几个品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唐山陶瓷业内人士深刻指出,唐山日用骨质瓷之所以没能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分而散的格局是主要弊病之一。

业内人士:骨质瓷遍地开花,唐山日用陶瓷全是骨质瓷了,但是全是春秋战国,全是诸侯割据,多而散,你卖一毛,我卖九分,你卖9分,我卖8分,恶性竞争。

对此,来自南方瓷都景德镇的客商龚先华也有同感:现在很多是松散的企业,还是小打小闹的那种,没有集中的大型企业那种,在资源整合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走集团化的那个。

另外,唐山作为北方瓷都,在外地客商眼中似乎还缺少一种氛围。

龚先华: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市场,比如说我们外地人到这里来,不是博览会了,平时,可能找一个集中的市场了解唐山的东西,很少。按理说北方瓷都,到唐山,却看不到陶瓷的感觉,你到我们景德镇,那个地方都是陶瓷。

令人欣喜的是,在第十七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召开前夕,一份唐山市2014年—2020年陶瓷产业振兴规划原则通过。

专家评审组成员刘希舜:唐山陶瓷的发展制定了一个六年发展规划,这对咱们陶瓷是个喜事,把唐山陶瓷作为重点来抓,我想,咱们唐山陶瓷振兴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