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顺在邯郸市调研时强调:稳增长必须咬住项目不放松

11.06.2014  11:16
河北日报邯郸6月10日电 今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就推动企业加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到邯郸市调研。他强调,稳增长是当前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各地要增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咬住项目不放松,千方百计稳增长,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冒着炎热的天气,周本顺深入到临漳县和冀南新区,实地考察了邯钢(临漳)工业园、戴克电器生产项目、中邯硼业科技有限公司、卓达新型建材产业基地,详细了解园区、企业、项目推进情况,询问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周本顺还召集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钢集团、明芳钢铁有限公司、卓达新材集团、戴克电器公司、武安新峰水泥公司等企业发展情况汇报和邯郸市工作情况汇报,与大家一同分析经济形势,破解当前发展难题。

周本顺指出,从目前形势看,经济下行压力大,削减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这几种矛盾集中体现,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从全省来讲,包括邯郸在内,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大,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抓发展的劲头很大,一批新项目、好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投产,这为我们增添了发展的信心。

周本顺指出,稳增长是当前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要坚定不移,但调结构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要经过调整争取上大于下、进大于退、增大于减。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要咬住项目不放松,把一批技改项目、新项目搞上去。经济发展的底气在项目,后劲在项目,未来在项目。要通过苦干几年、苦熬几年,调出一个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周本顺强调,要有中生新,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现经济不失速,首先要把现有的企业搞活,调整结构犹如“腾笼换鸟”,不是“腾空鸟笼”,而是让笼中的“麻雀”变成“凤凰”。要增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信心,传统产业调整要坚定不移,不调没有出路。调整传统产业,不是不要传统产业,不是削弱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调整做强做精,把“两高一低”变成“两低一高”。例如,调整钢铁主导产业,不是不要钢铁产业,而是要把过剩的产能压减下来,把排放降下来,把品种结构调合理,做强做精。有中生新,就是有的企业要转行,有的企业要做强产业链,有的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有的企业要管理创新,打造低成本竞争力。企业越是困难越要创新。各地已有一批好的典型,要总结推广。要通过加快转型升级,使更多的企业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周本顺强调,要无中生有,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搞上去。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进行新的布局,各地都在抢占阵地。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河北要重点瞄准京津人才、科技优势做文章。要充分认识到,引进一个人才,就是引进一个企业;引进一个团队,就是引进一方产业。邯郸市要抓住当前机遇,积极引进技术、人才、企业,把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几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培育引爆点,在冀南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真正打造几个经济引爆点,为经济增添动力和后劲。

周本顺强调,要围绕激活市场主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企业搞活搞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深化改革,为企业搞好服务。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方针政策要真正落地,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真正落实到位。要强化全民创业意识,在全省上下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要主动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周本顺要求,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生活。各地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继续集中力量做好就业、社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帮助企业困难群体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周本顺强调,当前各市县正在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通过认真整改抓好发展、抓好民生。最大的形式主义是不干实事、不讲实效。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焕发出来的作风活力凝聚到抓项目、抓发展上来,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变化。

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省长助理、省金融办主任江波和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参加调研和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