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周期下理财宜进取 银行理财产品比例宜低于15%

25.11.2014  03:09

  降息周期下 理财宜进取 银行理财产品偏债基金偏股基金等多类产品可“取长去短

  文、表/记者井楠

  降息后,专业人士认为,多数家庭适宜提高进取理财品的总体配置至(流动资产中)45%~60%的比例,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降到20%以下;延长银行理财产品、各类基金的投资期限,一方面锁定未来收益,另一方面受益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次加息。

   哪些理财产品将受影响?

  市场进入了降息周期,“利好”于股票、股票基金为主的进取类理财产品。市场资金充裕度增强、货币波动增加,对于混合型基金、货币基金也有一定促进。

  而“降息周期”不利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

  而对于普通信托产品与浮动利率型理财产品,“降息周期”是把双刃剑,除了可能降低新品收益率,还会降低企业运营、融资成本;类似产品的投资方向,比如说基础建设项目、实体投资项目,成功的速度有可能加快,收益率由此上升。

  对债券市场而言,凭证式(或储蓄式)国债收益率将随着银行利率的下降而降低。但债券市场的整体交易,却会因为资金流动性增强而受到一定力度的促进。

  理论上来说,未来半年到1年半时间里,普通投资者应提升以上“利好”类产品的配置,而降低以上“利空”类产品的配置。

   家庭理财配置: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的陈敏娜认为,“降息周期”中,中长线理财适宜采取进取为主的策略。

  普通白领(或中产)家庭,可适度提升进取理财产品的配置至流动资产45%~60%的比例(年中时建议为40%~55%),偏股基金持有时间应加长;提高偏债基金的配置比例至20%~30%的范围,并做中长线投资;适当增配货币基金。

  如果计划购买固定收益类产品,应将其在家庭流动资产中的比例适当降低到20%以下。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应“取长去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