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115周年校庆校友座谈会及校友论坛

22.10.2018  17:49
       

10月20日,河北工业大学115周年校庆校友座谈会及校友论坛分别在海洋楼会议室和电气学院报告厅举行,校领导李强、韩旭、杨玉桢、贺立军、刘兵、刘爱民、殷福星,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校友代表出席活动。在活动中,校友代表还参观了我校机器人研究中心、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校史馆。

 

在上午举行的校友座谈会上,与会校友畅所欲言,倾诉了对母校的赤子之情,纷纷为母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由李强书记主持。 

座谈会上,韩旭校长首先就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做了汇报。韩旭校长在发言中说,学校通过人才培养固本强基,入围全国首批37所“第二课堂”试点高校,实现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零的突破。学校新增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今年共有8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学校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省内所有设区市、天津市大部分区县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先后引进和培养“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8人,接收了300多名包括来自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到校工作,引进和培养“元光学者”近180人。学校的国际影响持续扩大,学历留学生教育全面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学校定颁布了《河北工业大学章程》,颁布实施《河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效凸显。党建思政卓有成效,持续推进“三进”工作,开展了“两优一先”、创建“五好党支部”等表彰活动。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方面,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积极推进实施“1+1+X”学科建设总体布局,即1个世界一流学科群:“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1个重中之重学科群:“绿色化工与节能环保”,X个重点建设学科群和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基础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榜上有名,7个学科进入B级,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被评为B+。 

韩旭校长还介绍了115周年校庆工作的开展情况,截至目前,全校已累计举办180余项活动,11月还要在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职工及校友中开展表彰纪念系列活动。 

李强书记对各位校友返回母校表示了感谢,并就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作了补充。2014年,我校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以来,我校融入天津市的力度正在加大,与此同时,我校服务河北省的能力也在增强。我校得到天津市财政支持的力度每年都在增加,这些资金都将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 

同时,天津市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也将我校纳入其中,比如今年的海河英才计划就把我校新引进的人才全部纳入该计划,这些政策对我校的发展很有意义,也体现了我校融入天津,服务燕赵大地的能力在增强。 

李强书记还说,我校目前正在尝试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开展合作,希望能做成一颗属于我校自己的卫星,目前方案正在制定中,有望在两三年内进入实施的状态,以支撑我校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 

出席座谈会的各位校友随后踊跃发言。电机电器602班校友孙广相(国家外经贸部原副部长)希望学校更加重视基础教育,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土建54届校友刘文藩(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建议,学校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便于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道桥601班校友何少存(河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人大原副主任)希望学校进一步把“勤慎公忠”的校训发扬光大,让校训精神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高分子591班校友周绍熹(天津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会主委、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希望学校创新形式,引进更多的人才,可以邀请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世界知名科学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甚至终身教授。机制752班校友尹亚力(河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助理、原省残联主席)建议学校注重区域经济研发,做企业创新的人才库,融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链深入对接,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工781班校友刘教民(河北省电工产品可靠性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北省教育厅原厅长)回忆了自己在母校学习工作的20年岁月,坦言母校就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精仪771班校友刘骁悍(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原巡视员、河北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建议学校用好校友间的微信公众平台,便于校友与学校、校友与校友之间沟通交流,发掘合作的好项目。化机781班校友王晓飞(河北省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对母校多年来的培养表达了深深的谢意,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曾在我校任教的张承民老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助理)回顾了河工在中国历史上创下的多个“第一”,为学校的发展成就深感自豪。学校首任总办周学熙先生嫡孙、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火箭专家周嗣良先生建议学校加强与美国大学的合作力度,在合作中发展自己。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校友论坛上,校友刘教民、张承民、刘利民、杨庆新为大家带来了四场精彩的报告,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河北省教育厅原厅长刘教民教授在《新一轮技术变革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阐述了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除了培养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外,大学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商”,在未来,知识的驱动将会被智慧的驱动所取代,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将会被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取代。在数据时代,“人将更像人,而机器更像机器”。刘教民校友还分析了河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科学研究过于重视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误区,强调了扎根中国办大学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张承民研究员在《国家重器,天眼宇宙的新视野》的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中国天眼”凭借500米的口径和众多独门绝技,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借助它,将可以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与能源研究部研究员刘利民在《计算材料学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介绍了计算材料学这一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体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解析推导方法已不敷应用,甚至无能为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以材料这样一个典型的复杂体系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计算材料科学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得到发展。 

天津理工大学校长杨庆新教授在《关于一流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探讨了一流学科建设依靠谁来办、依靠什么办、怎么办的问题。他指出,建设一流学科,要遵循“人才办院系 院系办学校”的方针,强调了“特色”对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性。要注重“国”字当头,发挥好国家级教学、实验和研究平台,国家级项目,国家级奖励,国家国际交流平台的依托作用。发展交叉学科,善于打出“组合拳”。充分尊重国内同行知名专家,借助国家级平台,成立最高水平的学术委员会。他还强调了办好本科教育以及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文图/宣传部 审核/陈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