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英雄谱:儿童团长王二小

19.07.2015  21:56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歌曲,而歌中二小的英雄形象也在人们心里扎下了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献身革命事业,保家卫国。

在《晋察冀日报史》中,记载着“二小”的原型,“平山县一个放牛娃”的故事。

红色历史专家王律:关于老百姓智斗日寇的报道很多,对群众的鼓舞很大。从放牛娃王二小迷惑敌人的壮举中,可见一斑:平山县一个放牛娃,十三岁的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早晨去山坡放牛时……

平山县南滚龙沟是二小的家乡,80岁的老支书史林山当年与二小一同参加儿童团,提起那个机智勇敢、爱打抱不平的孩子王,史林山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以前。

史林山:他长的虎背熊腰,在村里哥三个,排行老二,号称大小,二小。他在村里号称孩子王,爱打抱不平,看到不平事该出手就出手。

南滚龙沟属于平山县寨北乡,距离县城约45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形复杂,当年晋察冀报社和新华电台正是看中了这里的隐蔽性,驻扎在了这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晋察冀报社的旧址,一墙之隔就是二小的家。十几岁的孩子每天在报社跑来跑去,听叔叔阿姨讲抗日故事、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耳濡目染,抗日的种子在年少的二小心中扎下了根。

史林山:他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刻到脑子里了,什么叫精神,一个仇一个恨引起他的精神,激发了他的愤怒。

1941年9月16日,史林山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早晨一同出村,二小去放牛,他去捡柴,突然信号塔倒了。

史林山:二小说,不行,你看信号塔往西倒了,敌人向山沟里来了,你马上向报社和电台送信,我说,二哥你呢,他说你别管我,我把你护送到山沟里。敌人是见牛赶牛,见羊赶羊,见猪杀猪。

史林山一路小跑来到位于铧子尖处的报社所在地,通知所有人立刻转移并就地掩埋机器。报社开始撤离,二小怎么样了呢?报完信的史林山赶紧回去寻找二小。

史林山:只见一帮鬼子左右夹击,他在中间,挺身而出,并不害怕。鬼子问他,报社在哪,他摇摇头,问报社机器埋到什么地方了?不知道,一问一百个不知道。背后一个敌人端着刺刀,顶着背后,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吓得我躲到对面的一个山坡里,吓得浑身哆嗦。我想完了,我二哥今天没命了。

二小爬山梁进山谷,带着鬼子绕来绕去,他在故意拖延,为报社转移争取更多时间。

史林山:最后他把敌人带到二道圈几十米高的悬崖,带到悬崖顶上,二小摇头晃脑四处张望,他心想自己活不了了,他想抱住敌人滚下悬崖,同归于尽,他一猫腰抱住了鬼子腿,背后的刺刀一刺刀从背后穿过,他摇晃站立不住,摔到悬崖下面了。回顾那个情景,悲痛。

史林山:那个情景不能回顾,我们唱《歌唱二小放牛娃》那首歌,第五段,敌人把二小挑在枪间,摔倒在大石头上面,唱不了。

英雄二小被挑下悬崖,可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八路军战士从山上冲下来,把扫荡的鬼子全部歼灭,隐蔽在附近山沟里的干部和群众得救了。二小的英雄事迹传到村庄、机关、部队,大家含着眼泪,颂扬二小放牛郎。

史林山说,二小其实不姓王,姓阎,叫阎富华。为什么会被人们传唱为王二小呢?当时作词的方冰对史大爷说,南滚龙沟村为保护晋察冀日报社和新华电台牺牲了40多人,可歌曲作品不能把所有的人都编上去,二小是其中代表人物,他在村里是孩子王,排行老二,所以唱做“王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