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0周年人物:姚翠芹的笑与痛

25.07.2016  22:43

  中新社唐山7月25日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人物:姚翠芹的笑与痛

  作者 鲁达 陈林 曹语童

  和所有年轻女孩儿一样,当年的姚翠芹对未来也有着美丽的梦想。那时她刚从部队转业到银行工作,舞蹈是其喜欢展示的特长之一。

  而这一切,随着40年前的一场地震而改变。

  她在书中写道:“‘七·二八’既是我的蒙难日,又是我的再生日。说蒙难日是它毁灭和断送了我人生所有的美好向往与幸福;说再生日是我没有随那无辜的24万生灵一起消失,就证明我的生命从那时起已摆脱了死亡,获得了再生!”

  那一夜之间,凤凰城唐山一下多了3817名像姚翠芹一样的高位截瘫病人。曾有国际卫生组织专家预言,这些截瘫伤员的生存极限是15年。

  40年后,作为目前在世的822名地震截癱幸存者之一,轮椅上的姚翠芹依旧爱笑。

  她指着轮椅的车轮说,每动一下,大地都会承受着自己和车身约200斤的重量。行进虽然困难,却已跑了很远的路。“生活也是如此,虽然困难,也要活出个样儿来!

  此间,住进截瘫疗养院的她开始在别人的鼓励下拿笔创作,至今已先后出版《焦竹听雨》等四部与地震相关的作品;加入残疾人艺术团后重新走上舞台,获过全国残疾人歌唱大赛一等奖,曾与战斗英雄同台在人民大会堂演出……

  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姚翠芹曾“一点点儿活、重新拼凑自己”,那个时候,一直爱美的她甚至开始不梳头,不洗脸。最终目睹了一位癌症患者离去前的顽强生活,让她重新“以人活着的姿态面对生”。

  “不光都是好的,光鲜亮丽的姚翠芹也有另一面。”姚翠芹说完,自己先笑了:截瘫和身边有人因残自杀都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是因为地震,她忍痛向曾经的恋人提出了分手。

  当记者问及这些能写吗?客厅响顿时起了爽朗的笑声。她不假思索地说,“可以写,你姨夫这点好。

  交谈中,姚翠芹数次笑着提及让记者称“姨夫”的丈夫。这对双双步入花甲的高位截瘫夫妻,已经在轮椅相扶中“”过了30年。

  她说起初“就是搭个伴”,有时也吵架,但多想想对方的好,一会儿就没事了:一次早晨,她赶火车去演出,坐着轮椅的丈夫提前端来了精心准备的煮鸡蛋、面包;为了给生病的丈夫做碗爱吃的面,她也曾摇着轮椅走了很远……

  一次,有电视媒体采访问他们幸福是什么?她说看着丈夫吃自己做的面,就是幸福。采访的记者现场流泪,采访只得暂时中断。

  “我逗记者,你要是还哭我也哭了,我哭,你可哄不住我呀!”姚翠芹笑言,这也是她的“降夫”秘诀:“得哄,也得(吓)唬着。

  上世纪80年代初,已开始发表作品的姚翠芹曾收到过有些健全人的表白信,但她内心却不愿意找健全人谈对象。她认为很多人只看到文学作品中的她,却没有看到现实中高位瘫痪、大小便失禁的她。

  说完后,她又想了想,微笑着对记者说,“其实,‘同命相连’很合适”。

  爱笑的姚翠芹坦言自己也爱哭,哭起来几个小时都止不住。如同哭笑的两面性,她说自己既坚强又柔软,地震被砸伤也“乞求”别人救命。“这样的姚翠芹才是有血有肉的”。

  为突出事迹,曾有媒体写她是为抢救单位保险柜而被砸伤。对此姚翠芹坚决否认,并要求修改。她甚至和采访媒体“约法三章”:生活条件虽然不好,但不能给她募捐;报道真实准确不能夸大;不能作商业用途。

  每逢地震周年纪念日,姚翠芹都会被媒体“包围”。忆起十年前被采访的情景,她一脸苦笑:每天都要面对众多媒体采访,有媒体甚至会连拍数日,不止一次挖掘内心的最深、最痛处。

  尽管如此,她通常仍然不会拒绝采访,她说应该让更多年轻人记住那段历史,自己写书也是这个目的:希望以一个地震幸存者的身份,给这座城市留下些有用的东西。

  曾有媒体总结姚翠芹的震后三十年:十年给了自己活下去的理由,二十年在轮椅上微笑“”起来歌唱、写作,三十年她形容自己“亢奋地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谈及此,姚翠芹说震后的这四十年中,“是不幸让我有幸成了人间真情的见证人。

  如今的姚翠琴喜欢摄影,爱养鱼、养花,依旧热衷公益。送别记者时,一直爱笑的她眼睛有些湿润,她说其中一位姑娘让她想起了年轻的时候,那时她是一名漂亮的文艺兵……

  “不过现在还好,虽然年过六十,眼角却没大下垂”。说完,姚翠芹宽慰地又笑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