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读史:《史记》之《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⑫》

19.02.2016  11:01

   导语:今天,《小吴带你读史》栏目带你继续走进《史记》之《十二本纪 · 秦始皇本纪》。本期我们来看一看秦始皇逝世后, 秦二世即位后又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秦二世胡亥。资料图

   秦二世增加山川各种祭祀的礼仪

  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二世二十一岁,赵高担任郎中令,执掌朝廷大权。二世下诏,增加始皇祠庙里用来祭祀的牲畜数量,增加山川各种祭祀的礼仪。命令大臣们讨论推尊始皇庙号(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的事。大臣们都叩头说:“古时候天子的祖庙为七庙,祭祀七代祖宗,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如今始皇庙是至高无上的,即使是万世以后也不能毁除,天下人都要贡献祭品赋税,增加祭祀用的牲畜,礼仪完全具备,不能有比这个再高的。先王庙有的在西雍,有的在咸阳。天子按礼仪应当单独捧着经多次酿制而且质醇的酎酒祭祀始皇庙。从襄公以下的庙都毁除。所建共七庙。大臣们都依礼进献祭祀,推尊始皇庙为皇帝始祖庙。皇帝仍自称为‘朕’。

   原文: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

   秦二世开始巡游

  二世跟赵高商议说:“我年纪轻,刚登位,百姓还不顺从。先帝巡视各郡县,以显示他的强有力,威势震服海内。现在我安然住在皇宫不出巡游,就让人看着我无能,没有办法统治天下。”春天,二世东行巡视郡县,李斯跟随着。到达碣石山,沿海南行到达会稽,在始皇所立的石碑上都刻上字,碑石旁都增刻上随从的大臣的名字,以使先帝的功业盛德更加明显。

   原文: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众臣谏言将诏书刻在石碑上

  皇帝说:“金石碑刻全是始皇帝建造的。现在我承袭了皇帝名号,可是金石碑刻上不称始皇帝,以后年代久远了,就好像是后代子孙建造的,以致不能称扬始皇帝的功业和盛德。”丞相臣李斯、臣冯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冒死罪进言说:“我们请求把诏书全刻在石碑上,这样就明白了。为臣冒死罪请求。”制书批复说:“可以。”接着到了辽东,然后返回。

   原文: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後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遂至辽东而还。

   秦二世实行残暴的统治

  这时候秦二世就按照赵高的建议,申明法令。他暗中与赵高谋划说:“大臣们都不服从,官吏还很有力,还有各位皇子一定要跟我争权,对这些我该怎么办呢?”赵高说:“这些话我本来就想说却没敢说。先帝在位时的大臣,都是接连多少代有名望的贵人,建功立业,世代相传,已经很久了。如今为臣赵高生来卑贱,幸蒙陛下抬举,让我身居高位,管理宫廷事务。大臣们并不满意,只在表面上服从,实际上心里不服。现在皇上出巡,何不借此机会查办郡县守尉中的有罪者,把他们杀掉,这样,在上可以使皇上的威严震天下,在下可以除掉皇上一向所不满意的人。现在不能师法文治而应取决于武力,希望陛下能顺应时势,切勿犹豫,这样大臣们就来不及谋算了。英明的君主收集举用那些被弃不用的人。让卑贱的显贵起来,让贫穷的富裕起来,让疏远的变得亲近,这样就能上下团结国家安定了。”二世说:“好!”于是就诛杀大臣和皇子们,制造罪名连带拘捕近侍小臣中郎、外郎、散郎,没有一个得以免罪,六个皇子被杀死在杜县。皇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议定他们的罪状。秦二世派使者命令将闾说:“你们不尽臣道,当处死罪,官吏依法行刑来了。”将闾说:“宫廷的礼节,我从来不敢不听从掌管司仪的宾赞;朝廷的位次,我从来不敢有失礼节;奉命对答,我从来不敢说错话。怎么能说不尽臣道呢?希望能知道罪名再死。”使者说:“我不能参与谋议,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仰天大声呼喊,呼喊了几次说:“天啊!我没有罪!”兄弟三人都流着眼泪拔剑自杀了。皇族为之震惊恐慌。大臣们进谏的被认为是诽谤,大官们为保住禄位而屈从讨好,百姓震惊恐惧。

   原文:

  於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高曰:“臣固原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於武力,原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独後。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原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据中国古籍全录、古诗文网、国学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