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会来:从“致富能手”到美丽乡村守望者

30.03.2015  10:47


图为吴会来站在老宅的院子里讲述创办劳保手套厂的经过。 艾广德 摄



图为吴会来和他种植的竹柳林。 艾广德 摄

  中新网石家庄3月28日电 (记者 艾广德)阳春三月,太行山东麓滹沱河畔的石家庄市东塔子口村外河滩上,5000亩竹柳林正抽枝发芽。72岁的村民吴会来,看着这片葱郁的竹柳林打心里高兴。“五年后这里的环境就会改变,那时候刮再大的风,也不会沙尘满天了。”吴会来这位上世纪80年代,被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称为“致富能手”的农民,正带领乡亲们,把美丽乡村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能人

  吴会来所在的东塔子口村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南村镇,上世纪80年代这个村子属石家庄市正定县管辖。“改革开放前我家是困难户,人口多劳力少,有时连吃的都不够。”回忆起往事吴会来说,当时自己家里六口人,就自己一个壮劳力,四个孩子上学都供不起。

  “改革开放让我有了致富的机会。”吴会来说,1983年他和两个兄弟合伙办了一个金刚砂厂,“年年有点效益,还不错。

  在跑金刚砂市场的过程中,吴会来发现当时市场上劳保用品需求量很大。“我就想创办一个劳保手套厂,先让我大女儿做了一些手套,没想到都销了出去,这样我就敢干了。”吴会来说,后来他的手套厂发展到30多人,大女儿吴秀安当生产厂长,自己主要跑业务。“加工第一批手套时,缝纫机还是从我大姑家借来的。”提起当初创业的艰难,吴秀安笑着说。

  凭着信息灵通,敢想敢干,1984年吴会来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我家是我们村第一个买摩托车,第一个买彩电的家庭。”吴秀安说,当时《人民日报》的记者还来家里采访了父亲吴会来。时任正定县南村乡文化站站长师兴文告诉记者,吴会来是当时的致富带头人,是他向《人民日报》的记者推荐了吴会来。“后来那篇文章发表在1984年6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名字叫《正定翻身记》。

   “致富能手”被县委书记寄予厚望

  “1984年7月,当时的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我家参观了手套厂。”3月26日,站在老宅子的台阶上,说起30多年前那一幕,吴会来显得有些激动。如今吴会来早已住上了新房,30多年前办手套厂的老宅子依旧保持着原貌。“这边是手套生产车间。”吴会来指着院子西边一排简易棚说,当时的手套厂非常简陋。

  “瘦瘦的大高个儿,说起话来不慌不忙,很平易近人。”吴会来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习近平。“问我一年做多少个手套,收入多少,有什么困难。”吴会来告诉记者,当习近平在办公室看到自己订的几份科技报纸时,非常感兴趣,他说:会来,你是致富能手,一人富一家富还要带领大家富。“这句话到现在我一直记在心上,对我永远是个鼓励。

  从1986年到1990年,吴会来在办厂子的同时,还担任起村里的村干部。“我们那时候当村干部,没有挣过一分钱工资。”吴会来说,当时就是想为村里干点事儿。“有一年村里欠了3700多元电费,我父亲从家里拿钱给补缴上了。”吴秀安说,父亲当村干部不仅没有挣钱,反而贴上了很多钱。

  上世纪90年代初,吴会来看到附近村子里的很多年轻人没事干,就和大儿子吴增利办起了一所保安学校。“年轻人毕业后去当保安,既能挣钱也利于社会稳定。”此后吴会来又和儿子开办了新龙港中学等几所学校。

  2012年,吴会来的几所学校办得正红火时,他却做了一个决定,劝说自己的大儿子吴增利回依然贫困的东塔子口村发展。“他是农民的儿子,心里要装着农民,要给老百姓做好事。”吴会来说,他想把带领大家致富的愿望“一代一代向下传。

  吴增利回到东塔子口村后,自己拿出200万成立了增利基金会,每年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敬老金,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给村里修路。“我做这些都是父亲的影响,不值一提,还是多写写我父亲吧。”已是东塔子口村村支书的吴增利对记者说。

   美丽乡村的守望者

  东塔子口村位于滹沱河南岸,多年以来由于河水断流,遇到刮风天气,干涸的河套沙尘漫天。“我年轻的时候,河里有水,环境也好,现在沙子都被吹到屋里来了。”吴会来决定造林治沙,恢复碧水蓝天,再造美丽乡村。

  2012年,吴会来带领小儿子吴增杰经过多方考察,引进竹柳种植,开始了造林治沙。种植竹柳需要大量资金,吴会来就卖掉了自己的一所学校。“为了蓝天白云,我什么都舍得。”吴会来说,目前他们已经成立了“石家庄竹柳种植有限公司”,种植速生竹柳5000亩,套种优质核桃1700亩,樱桃200亩,碧玉杨120亩,在滹沱河两岸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五年以后这里的环境将大大改变。

  在造林治沙的同时,吴会来发起并注册了“煦塔种植合作社”。“目前周边十几个村,2000多农户,6000亩土地加入了我们合作社,一起共同致富。”吴会来说,农户承包地加入合作社,自即日起便可参与合作社的固定分红,每年年底,合作社再拿出部分盈利二次分红。农户可参加公司的生产管理,参加种植劳动的每月还有1500至2000元的工资。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已经形成,“我们的目标是把合作社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庄园。

  “建设美丽家园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终身的愿望。”吴会来说,他希望通过乡亲们的共同努力,把滹沱河两岸变成一条没有风沙、没有污染的绿色长廊,让自己的村庄成为一个富裕的美丽乡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