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药正式启动力声特人工耳蜗规模化销售
10月12日,海南海药在上海力声特召开会议,宣布力声特人工耳蜗启动规模化销售。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残联主要领导和国内人工耳蜗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到会祝贺。
会上,力声特宣布,经过多年的调试更新,力声特人工耳蜗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上已完全成熟,准备全面投入市场。据介绍,力声特现有的产能是年产人工耳蜗2000套,目前,年产1万套的人工耳蜗扩建项目已竣工,明年年初可正式投入生产。力声特人工耳蜗销售将采取直销+深度分销的模式,产品的定价区间为7万~9.6万元(进口同等产品价格为14-30万元)。在售后服务方面,配件价格是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推广手段包括学术会议、公司网站、网络推广、植入者互动平台等;同时与残联、基金会、聋哑学校、听力中心开展合作,另有产品彩页等推广形式。
2011年,力声特从国家食药局拿到国内第一张人工耳蜗批文,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人工耳蜗生产条件的厂家,并于2012年正式上市销售,但一直没有启动规模化销售,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任何新产品都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需要经历专家认可和患者接受的一个过程。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创始人梁涛对此大加赞赏,说刘总是技术出身,做事审慎,在推广和植入上不盲目,这也是一个对病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他指出,力声特人工耳蜗启动规模化销售是国内耳聋患者的福音,可以让更多听力残疾人士受益。它不仅以进口产品三分之一价格造福了广大听力残疾患者,更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更能带动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有739万重度耳聋患者,其中适合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约为600万,植入人工耳蜗是唯一有效手段。相较于国外产品,力声特人工耳蜗更适合中国人,因为力声特采取了适合汉语的编码特征,跟国外产品的主要区别是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学上的差异:汉语是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而英语是语调语言。
除了在编码策略方面的优势外,力声特还致力于在电极方面和植入体结构上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国产人工耳蜗技术,力声特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建立了上海人工耳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除了发展研究人工耳蜗技术外,还每年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在10月11日召开的人工耳蜗临床与工程技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耳鼻喉科专家齐聚一堂,1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工耳蜗植入领域权威专家从自身临床实践和研究入手,先后向大会作了专题学术交流报告和心得体会。内容涵盖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植入手术、手术效果、术后调试、语言康复、植入收益评估、术后听力稳定性观察、植入效果预估分析、国产人工耳蜗应用体会以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适应症的植入人群等,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含金量极高的学术盛宴。
会议期间,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友谊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的诸多专家对海南海药和力声特十一年如一日坚持发展自己技术、高瞻远瞩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表示钦佩。众多专家在临床手术中对比发现,力声特人工耳蜗产品已跟紧国际最近发展,产品质量已达国际先进同等水平。各位专家希望力声特能再接再厉、持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对国外技术的超越,成为全球主流的耳蜗技术。同时还现场发出邀请,期待力声特能在2015年4月在京召开的第十届亚太地区耳蜗植入及相关科学会议上惊艳亮相。
在获悉力声特即将正式启动规模化销售后,与会专家也都表示了祝贺和期待,还不约而同地对力声特在拿到批文后不急于推广的举措表示赞赏。专家们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力声特经过自己的努力,让专家对自己的产品感受到、接受到和喜欢到,并通过医生让患者享受到如此质优价廉的产品,均对产品表示看好,并希望力声特能成为市场上的强者,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规模化销售启动会上,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简单回顾了力声特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自己在人工耳蜗领域本着做公益出发的心路历程。他很欣慰力声特的产品能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认可。他表示,力声特过去的主要成就,是通过自主发展人工耳蜗,使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让更多患者受益。他指出,力声特现在启动规模化销售的是第一代产品REZ-1人工耳蜗,该产品在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上已完全成熟。此外,耳背机系统的第二代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很快将具备规模化销售的条件。
谈到国产人工耳蜗的未来,十年磨砺、一朝亮剑的刘悉承踌躇满志:“人工耳蜗技术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病例数量多,专家经验丰富,将来国产人工耳蜗一定能实现对国外先进水品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