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90后男孩儿的纪实情怀:用镜头记录每一次感动

21.05.2015  18:10

    石家庄日报记者 侯 毅

    单眼皮、帆布鞋、T恤衫、破了洞的牛仔裤,这就是大家对90后男孩儿刘祖宏的最初印象。这个大男生不爱说话、甚至有点儿沉默,却在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一届大学生摄影大赛上一举夺得纪实类金奖。

    21岁的刘祖宏是河北传媒学院摄影系大二学生,“去年10月份学院组织我们到山东省台儿庄拍照,为期一周,我两天就完成了作业,剩下的时间想拍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到台儿庄附近的村子找素材。”刘祖宏说道,没想到歪打正着拍了这组获奖照片。

    这组被刘祖宏命名为《“土地”上的人》的获奖作品是一组照片,共有10张,是从几百张照片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当时我就沿着一条乡间小路走了很远,两旁是挺拔的树木,满地落叶,一位老人驾着三轮车在这一地落叶上,从树木中间缓缓驶来。这场景突然间触动了我,我立刻半蹲在小路上,按下了快门。”刘祖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金黄的麦田,劳作的农民,聚在一起唠家常的老人还有那稚嫩脸庞上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这些一起闯入了我的视觉。”刘祖宏立刻按下快门,将这些珍贵的镜头一一捕捉。

    照片拍好之后,刘祖宏拿出来反复观看,色调是统一的金黄。“彩色是描绘,这些金黄描述了丰收的场景,可是太艳丽了,会把人物模糊掉。”几经思索后,刘祖宏决定将这些照片用黑白的方式表现,他认为这样更能解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想拍出好照片,不能扎堆,不能模仿,要有拍照的欲望,很多大师都是花费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时间,只为完成一个主题,我特别佩服这样的人。”在刘祖宏眼中,照片是用来记录生活的,也许是时代一角,也许是市井小事,总归要回到生活的本质上来。

    目前,刘祖宏正在筹备拍摄有关栾城的纪实类照片,聚焦特色鲜明的个体人物。“我是江苏人,来石家庄上学,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所以就想着要把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拍摄下来。”刘祖宏表示,不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就是看到感兴趣的就拍摄下来。闯入镜头的人物各式各样:有药店里坐在橱窗边上打电话的女老板;有正戴着试近视度数眼镜的小学生,只见他正迷茫地望着四周;有金鱼市场上左手提着刚买的金鱼,右手牵着妈妈,兴高采烈的小男孩儿……静止的照片记录下一幕幕动感的画面。“照片拍得越多,我对这个地方的情感就越深厚,也愈发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渴望。”在筛选过后,刘祖宏留下了自己较为满意的十几张栾城照片作为存档。

    对于未来,刘祖宏并没有太多规划,就想着当个优秀的纪实类摄影记者,走到哪儿就拍到哪儿。“我拍摄过一万多张照片,但满意的少。我得继续加油努力,不骄傲、不浮躁。”刘祖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