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90后大学生和70后医务工作者同日捐髓救人

12.06.2015  00:19

6月10日,河北两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同日捐髓救人,图为90后大学生默少朋完成采集后拍照留念。

河北新闻网6月10日讯(记者常方圆)来自石家庄新乐的90后大学生默少朋,和邯郸成安的70后医务工作者梅朝志,今天同在石家庄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提起“捐髓救人”,生活经历迥异的两个人一个“兴奋”、一个“淡定”,但又都十分严肃,“我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我为自己骄傲。”两人说。

上午11时,河北工程大学大二学生默少朋在石家庄和平医院的病床上已经躺了快3个小时,胳膊麻、腰酸疼的不适感令他有些难受,鼻头都冒出了汗,但这个年轻人还是一直笑着安慰同学和家人:“没事、没事,马上就结束了,采集前红会工作人员已经介绍过身体可能出现不适,我有心理准备。

以前觉得救人是电视新闻里的事,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有这个机会,让我有些兴奋。”默少朋认真地说,这两天特殊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以前听老师讲人生价值,总觉得假大空,但真正做了一件有意义、值得骄傲的事,我才对人生价值有了自己的理解。现在我说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再也不是句空话。

6月10日,河北两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同日捐髓救人,图为70后医务工作者梅朝志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与默少朋相比,已经从事医务工作20多年的成安县中医院副院长梅朝志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则更为从容。“医务工作者本职就是救死扶伤,这和捐髓救人的意义是一样的。但对于我来说二者又不一样,一个是分内的职责,一个是天赐的缘分。”梅朝志说,如果是普通的疾病,患者还有选择医院、选择医生的机会,但对于许多白血病患者来说,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是他们生存唯一的希望,患者不能选择,他更不能拒绝。

捐髓的行为让默少朋和梅朝志成了周围人眼里的明星和英雄。梅朝志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专门利用周末时间从外地赶到石家庄,到医院照顾准备捐髓的他。“儿子一见我,第一句话就是‘老爸你真伟大’,以前可从没听他这么夸过我。”梅朝志笑着说,自己不付出什么,就能换回另一个人的生命,其实不能算伟大,但身边很多朋友通过自己的经历,对捐髓过程有了正确认识,让他很有自豪感。

据了解,默少朋和梅朝志捐分别是2015年河北省第20、21例捐献成功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河北省累计捐献者已达2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