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开展部督拐卖儿童专案集中行动,抓获嫌疑人40名,解救被拐儿童13名

11.03.2016  16:01

  这伙人把婴儿称作“”,“大货”指男婴,“小货”指女婴,“好货”指出生时净重3千克以上的婴儿。这些婴儿大都还没满月。没有胎记、母亲面貌姣好、身体健康的婴儿价格更高。反之,买主可以有一定“议价”空间。近日,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河北省公安机关打掉一个贩卖婴儿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0名,解救被拐儿童13名。令人感慨的是,这些被拐卖的儿童,大多数是被亲生父母卖掉的。

  ——网络成型——
  供销一条龙,涉及四川、河北等多地
  1月20日13时许,“霸王寒潮”正在河北肆虐,气温降到零下10摄氏度,路上行人稀少。平山县妇幼保健院门前,反常地聚集着十几人,他们把脖子缩进羽绒服里,眼睛紧盯着远处走来的一名背着竹篓的女人。他们先看了看背篓,又看了看女人领着的两岁男孩,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随着收网指令的发出,80多名便衣民警果断出击,将正在进行贩婴交易的11名嫌疑人全部抓获,当场解救1名出生刚5天的女婴。
  当天,公安机关对这起部督拐卖儿童专案开展了集中抓捕行动,先后出动警力500余人次,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解救被拐儿童6名。随后,专案组分兵多路,继续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近百名警力经过多天的艰苦工作,共抓获贩卖婴儿的犯罪嫌疑人40名,解救被拐儿童13名。
  2015年11月17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在山东召开案件协调部署会,汇总河北、山东等地发现的拐卖儿童的犯罪线索,并对案件侦办工作进行部署。会后,河北省公安厅迅速成立了由副厅长任总指挥的专案指挥部,并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对涉及河北的案件展开研判和侦办。
  很快,警方发现一个以李某为首,专门从事贩卖婴儿、妇女的犯罪团伙,并掌握了一个涉及四川、河北等地,供销及转运链条完备的贩卖婴儿网络。仅2015年11月20日以来,这个团伙就向河北省贩卖婴儿11名。

  ——手段升级——
  贩卖满月婴儿→带孕妇到本地待产
  “那些人贩子基本上是老手,反侦查手段很高。”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大要案支队副支队长田志和说。
  据了解,这一团伙的上线基本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很多人卖的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比起被人贩子拐卖,被亲生父母卖掉的孩子命运更加悲惨,因为父母本来就没想要这个孩子。”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大要案支队政委孙玉昭介绍,这伙人把婴儿称作“”,“大货”指男婴,卖价约5至8万;“小货”指女婴,卖价约3至5万。没有胎记、母亲面貌姣好、身体健康的婴儿价格更高。
  “过去,被贩卖的孩子从几个月到几岁不等,但在抚养过程中,一些隐形残疾逐渐显现。为不让孩子在运输过程中哭闹,嫌疑人有时还要给孩子喂药。”民警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人贩子现在将准备卖孩子的孕妇在临产前一个月接到本地待产。
  在候问室,准备将出生刚5天的女儿卖掉的四川籍妇女说:“我已经生了4个孩子了,实在养不活了。想找个家境好一点的人家,孩子也享福。
  “事实上,对于这些父母来说,孩子和小猫小狗没什么区别。他们把卖孩子当成一个赚钱的途径,生下来就卖。”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对记者说。

  ——绝不姑息——
  坚决追究买家刑责,从根源上遏制拐卖儿童犯罪
  为什么拐卖儿童犯罪屡打不绝?许多偏远地区的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买方不认为花钱买孩子是犯法的,很多人贩子也觉得这是正当行业,有些人贩子还荒唐地认为自己是在帮忙。
  “要减少拐卖儿童犯罪,追究收买者的刑事责任,算是抓住了关键点。正因为有非法收买儿童的需求,才导致拐卖儿童行为的发生。按照过往的刑法规定,收买了被拐卖的儿童,只要不虐待、不阻碍解救,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陈士渠说,“这一立法的本意是保护被拐卖儿童的安全,但正由于‘买孩子不受罚’,看似保护被拐儿童,实质上却纵容了收买被拐儿童的行为。如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进行修正,对收买被拐儿童者也追究刑责,的确是遏制拐卖儿童犯罪的理智之举,也是法治思维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政法机关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一直是从严、从重处罚。2014年以来,河北全省共起诉涉嫌贩卖妇女儿童犯罪嫌疑人6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