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将的家国情怀】范筑先:殉国疆场 死后何憾

15.06.2015  16:05

范筑先塑像

从北洋军官到抗日名将,他驰骋疆场,英勇歼敌,在国家危急时刻,拒绝撤退,坚守故土,开创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在全城沦陷之际,与700将士慷慨赴难,壮烈殉国。他就是抗日名将范筑先。

1937年11月,日军侵犯鲁西北,形势骤然危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两次命令范筑先撤退到黄河以南,范筑先坚决抵制韩复榘的命令,并发出“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皓电,通电全国,誓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誓与国土共存亡。在邯郸馆陶英烈纪念馆内,这封电文被专门放大制作成了展示墙。

讲解员谢红梅:“慨自倭奴入寇,陷我华北,铁蹄所致,版图易色。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哀我民众,胥蹈水火。午夜彷徨,泣血椎心。著先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

​范筑先生前用过的物品

1882年,范筑先出生在馆陶县寿山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丧父,他辍学务农,过早的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在1904年,范筑先投北洋军当兵,参加了苏浙战争、北伐战争和联合讨蒋中原大战, 1936年11月范筑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

抗战爆发后,在共产党129师的帮助支持下,范筑先先后组建了十万铁军抗日武装。牺牲前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对日作战近百次。1938年8月,为牵制日寇,配合保卫武汉,范筑先组织14个支队的兵力,对津浦路德州至洛口段进行大破快,使敌人交通一度陷入瘫痪。这是抗战以来鲁西北进行的最大一次战役。

为了抗战,范筑先的家人也共赴国难。1938年8月,范筑先的次子——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长范树民在齐河坡赵庄壮烈牺牲,年仅19岁。范筑先随即任命次女范树琨继任为队长,决心与日寇奋战到底。对于范筑先次子的牺牲,当时全国各地的抗日组织纷纷致电函表示慰问。范筑先在《抗战日报》上发表了答谢启事。

范筑先长孙范晓宇先生接受记者采访。

范筑先的长孙范晓宇:“为国捐躯,系属军人光荣,承各方函电慰问,弥深感谢。马革裹尸,男儿应俱夙愿,即获疆场殉国,死后何憾!

1938年11月14日,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抗击,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范筑先带领部队孤军奋勇抵抗,15日下午聊城沦陷,范筑先和70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消息传出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吴玉章、董必武、朱德亲笔为范筑先写了挽联。

馆陶原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刘清月:“1938年11月13号开始组织,(日伪军)一直往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进攻,14号渡过了黄河,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浩浩荡荡,抵抗一阵子不行,抵抗一阵子还是不行,14号傍晚(聊城)南东北就沦陷了,就剩西边一条小路,里面就剩下700人,15号天亮就开始进攻了,到了上午九点,城就破了,破了以后开始巷战,范筑先当时58岁就带着部队都宁死不屈。”。

一部关于范筑抗日的电视剧正在山东拍摄。

七十多年过去了,范筑先的英雄壮举一直被馆陶人民所铭记。在馆陶,除了修建了纪念馆,还以范筑先的名字命名了筑先路、筑先广场。目前,一部以范筑先为原型的电视剧《铁血将军》正在山东聊城拍摄中。范筑先的长孙范晓宇告诉记者,爷爷的爱国热情,民族大义,一直激励着自己和家人。

范晓宇:“作为烈士的后人,从我父亲开始就灌输这种思想,要我不要吃老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绝对不能给老人家抹黑,把老人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107我在家也是这样跟我的孩子、子侄们,也经常说这些东西,清清白白做人,不要做一些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族的事情。”(河北电台记者张雁 邯郸电台记者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