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 主要指标回暖有望继续向好

17.07.2015  01:07

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一名码头工人指挥班轮集装箱装卸(7月1日摄)。 新华社发

文/新华社 制图/刘欣瑜

■阅读提示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且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在二季度呈回暖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经济企稳的基础仍不稳固,全年完成7%的GDP增长目标仍需政策加力。

企稳态势比较明显,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增长连续2个季度运行在7%,企稳的态势比较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7月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他列举数据说,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波动,基本上很平稳。就业情况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所以,从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国民经济目前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二季度增长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好于市场预期。在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7%的增速显示了我国经济的韧性。

盛来运表示,二季度以来,工业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4月份的5.9%,回升到6月份的6.8%。1到6月份投资增速为11.4%,与1到5月份持平,下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份消费增速为10.6%,连续两个月回升。出口增速上半年尽管只有1%左右,但6月份的数据是出口增长了2.1%,由负转正。“从三大需求的指标来看,也是在逐月回暖的,主要指标逐月回暖,是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

从统计数据看,可以认为‘稳增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在增速企稳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统计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上半年贡献率达到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符合宏观调控方向。

虽然经济增速同比有所下降,但积极因素逐渐累积,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从投入角度来看,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一季度下降5.6%,下降的幅度有所扩大。说明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