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气象科技守护粮食生产

21.11.2014  12:11

近年来, 吉林粮食 生产稳步增产增收,丰收的背后,准确、及时、优质的气象服务也是确保 粮食 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气象防灾减灾预警网络,开发气象预警一键式发布系统。据了解,在 吉林 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地通过气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气象微博、免费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初步形成省—市—县—乡四级预案体系,全省各市、县全部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53次。建立了与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167次,累计受众近27万人次。

优化气象服务机制,提升监测预报技术,健全公共气象服务机构。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积极示范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6个市、41个县建立了包含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内的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并进行分组管理,建立直通式联系,开展直通服务600余次。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得到提升。全省已建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57个,实现了土壤水分的实时动态监测;各专项实施县已建成针对不同作物的农业气象试点田或示范基地35个,安装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实景监控等仪器,积极开展示范推广。乡镇气象服务机构日益健全。依托“三农”专项,各县(市)积极开展乡镇气象工作站建设,使服务站成为气象服务在乡镇乃至村屯的落脚点。全省气象信息员达19321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