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营 变开矿占地为节地造地

12.11.2014  17:49

      司家营铁矿开矿6年以来,仅露天开采的土石剥离量就高达十几亿立方米,可记者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巨大废石山;每年采选矿石750万吨,但矿区却看不到尾矿库。 传统产铁矿山一般要同步建设废料台和尾矿库,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司家营在矿山生产建设中,是如何实现“由大量占地为节地造地”转变的呢?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走进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司家营铁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香鸟语绿意葱葱、一片生机,整个矿区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据介绍,司家营铁矿实行露天和井下联合开采,在矿山建设中一改露天矿既要建设排土场又要建设尾矿库的传统做法,实施采矿与造地并举,实现了大量尾砂和剥离岩土对耕地资源的零占用。
      塌陷废地改成良田
      “现在全村就这一片地能种,等那个尾矿库填满了,我家就有更多的地种了。”10月16日,正在地里收割玉米的唐山市古冶区南范各庄镇小李庄村村民甘红林指着对过尾矿库大坝说:“在建尾矿库之前,由于处于采煤塌陷地,全村耕地到处都是四五米深的塌陷坑。时间长了,塌陷坑里渗进的积水,养鱼水浅,不养水臭,村民根本没法养种。尾矿库建设以来, 对尾矿库周边采煤塌陷坑覆土还耕200多亩,使过去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变成土壤肥沃的良田。我现在就盼着能早点填满可以种地了。
      甘红林说的尾矿库,是指距离古冶区28公里之外、位于滦县的司家营铁矿尾矿库。记者近日在尾矿库现场看到,随着尾矿泥浆从一条条粗大的圆形管道不断流入,经过沉淀后下层形成的干滩充填塌陷坑,上层沉浸出的清澈水源,通过回水泵站和28公里的回水管线被输送回选矿车间重新利用。
      长期以来,采煤历史悠久的、位于古冶区的开滦煤矿,存在大量的采煤塌陷地。这些塌陷地长满杂草、臭水熏天,既无法用于农业生产,也无法用于工业建设。为此,司家营铁矿抛弃傍矿建尾矿库的模式,将距矿山28公里的唐山市古冶区采煤塌陷区选为尾矿库。
      “利用尾矿充填采煤沉陷坑,既节约尾矿库占用耕地,还使塌陷地复垦增加耕地。”谈起长途管道输送尾矿的好处,随行的司家营铁矿相关负责人李猛介绍说,尽管增加了尾矿输送成本,但减少了矿区占地,同时利用沉陷坑附近堆存的煤矸石进行围库筑坝,也腾出了原煤矸石堆存占用的近200亩土地,同样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他们在长达28公里的尾矿管线上,铺设表土,恢复良田836亩,实施耕种,每年可产玉米800多吨。
      “按目前的生产规模,一天排放100多吨尾矿,一月就排放5000多吨,预计明年下半年占地1.76平方公里的一期尾矿库即可填满闭库,届时仅这一个尾矿库便可复垦为2640亩耕地。”李猛边说边指着远处一片大水坑告诉记者,那是占地3000亩的二期尾矿库,现正在加紧抽水施工,等投入使用后,又可复垦耕地3000亩。一期、二期不仅节约尾矿占地5640亩,还复垦新增造地5640亩。
      剥离岩土填海造地
      站在矿区办公楼顶平台上,记者看见一条架在高空的传送带,正从不远的采矿区源源不断地往生产区运送矿石。环顾四野,却找不到显眼的废石山。
      司家营铁矿目前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方式,其中一条矿带设计为露天开采,地表土石剥离量高达17亿立方米,如仍沿用传统的就地建设排土场模式,就要在矿区征用大量耕地。这与当前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产生了严重冲突。
      “建设司曹铁路岩土专用线,将矿山剥离岩土通过司曹铁路直接运往曹妃甸用于填海造地。”司家营铁矿总经理郑卫民介绍,当年建矿之初,正值曹妃甸大港建设之时,需要填海造地。他们抓住这一时机,设计了利用剥离土石、井下采掘废石填海造地的方案,缓解矿山建设排土场用地需求。
      司家营铁矿质检中心主任张庆丰指着远处维修作业区后面一条用塑钢密封的长廊说:“矿石经过选矿区剥离后,以亿吨计的土石,就是通过这条皮带运输线送到铁路专用线,运往曹妃甸去填海造地了。
      司家营铁矿投资1.6765亿元建设剥离岩土专运线——司曹铁路,四年时间外运岩土1.2亿吨,建设曹妃甸大港,填海造地近2.49万亩。目前,他们每年要向曹妃甸运输岩土2000万吨,待运力提高后,这一数据还将刷新为5000万吨。未来几年,司家营铁矿剥离的十几亿吨岩土将全部用于曹妃甸建设,预计可累计填海造地310平方公里,在节约占地的同时,还避免搬迁村民4500户,实现年综合经济效益1亿多元。
      “采矿不设排土场,剥离岩土全部外运,可减少耕地占用2万亩。”郑卫民称,实现剥离岩土对耕地资源零占用的同时,大大降低矿山生产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
      建绿色矿山 保生态环境
      “这里的矿山像公园一样。”在古冶区的尾矿库现场,记者看到矿浆经过沉淀后,上层呈现出清澈水源,俨然变成一个美丽的湖面,不时有一群群迁徙鸟落足捕食。
      “入库尾矿浆在沉淀后,水体达到三类水质标准,相当于一个中小型水库,调节了区域生态环境。”李猛说,这一“水库”将通过回水泵站和28公里的回水管线被输送回选矿车间重新利用,成为矿山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记者注意到,庞大的尾矿库大坝上,没有蔽天的浮尘,而在尾矿库子坝上已经绿意葱葱,像个生机勃勃的大花园。“周边都撒有草籽,用来恢复绿色植被抑制扬尘。”李猛解释说,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公司将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统一规划,一边组织生产,一边进行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复垦绿化。
      然而,建设绿色矿山并非易事,不但前期投入巨大而且系统工程复杂,在整个矿区开采过程中必须着力于科学、有序利用矿山资源,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破坏予以最大限度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在土地复垦中,该矿遵循“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的原则,对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及其它工业场地,采取边开采、边复垦的生态保护措施。如今,复垦面积已达25.5万平方米;尾矿库已形成的固定子坝面积10.3万平方米。
      几年来,司家营铁矿累计投入资金6553.46万元,先后完成了临时排土场、尾矿库复垦绿化640.49万平方米,栽植树木980万株。矿区绿化面积达到厂区总面积的38%以上,占可绿化面积95%以上,恢复了生态环境,抑制了二次扬尘,防止了水土流失。他们投资上千万元,对采场东部进行先削顶放坡后再立体绿化的综合治理,防止了滑坡、崩蹋事故。厂区建成了绿地花园近万平方米,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厂区环境成为了矿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满目灰山,到满眼风景。如今,焕然一新的司家营铁矿已经变成绿树成荫、蜂蝶萦绕、景色优美的花园式矿山。

      来源:河北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