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经济改革调查之一:结构调整新常态

14.01.2015  23:17

编者按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是我省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的唯一选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浙江这个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改革从未停下过脚步。作为民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发源地之一的浙江台州市,近年来改革足音铿锵有力。台州经济改革的几招,招招都在关键处,对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经营者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报今起陆续转载《浙江日报》日前刊发的“台州经济改革调查”之《结构调整新常态》、《股权重构新活力》、《田野上的新希望》、《小微金融活水流》四篇报道,敬请关注。

改革之于台州,既是传家宝,也是金钥匙。作为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源地,台州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就是靠改革破冰开路,靠改革争先进位,靠改革富民强市。

和许多地区一样,今天的台州面临多年来外延式发展积累下来日益凸显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2014年是台州撤地设市2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台州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台州经济升级版?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克难攻坚、再创优势的深化改革进行曲,正在台州大地奏响。

抓大项目

增量改革有大手笔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台州创造了以民营经济加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

长袖善舞的民营经济,为台州创造了辉煌:78个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居首,40多个国字号生产基地遍布台州。但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台州经济的弱质也暴露无遗:企业“低小散”,34个行业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大部分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利用效率低;企业大都沿袭家族式管理……发展投入的不足和要素供给的紧缺,发展环境的高成本等共性问题,都在根本上制约着台州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台州面临的一场大变革。

面对变革,台州人不仅有硬气,更有勇气、锐气和灵气。台州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和打造大平台作为改革创新的大手笔,做大增量,以增量带动存量,用投入促动变革。

2014年国庆前夕,广汽吉奥台州基地落户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是继吉利之后又一落户台州的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0亿元,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