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义务指路队期待接班人

22.09.2015  09:39

■7年多来老人们为30万人次指过路,外地人赞叹:这样的义务指路很少见

■有的老人年事渐高退出,30多人队伍仅剩8人,他们期待年轻人加入

  

■火车站出站口的义务指路服务台很醒目

  

■“指路宝典”如今已增编成厚厚一大本

在省会石家庄火车站出站口,有一群以传递正能量为己任的老人,他们自行编写指路手册,牢记200多条线路的换乘车辆和站点。7年多来,他们风雨无阻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万人次义务指路,这些平均年龄已70多岁的老人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从最初的整天值守到如今每天只能在岗小半天,老人们期待着年轻人的爱心接力。

现场

两位老人半小时为40多位旅客指路

一张桌子、一块牌子、一沓自制的指路手册。昨日9时,在石家庄火车站地下出站口,一张桌子后面坐着两位花甲老人,不时有出站旅客在老人身边驻足、询问。写着“服务台”的桌子上竖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四个红色的大字:“义务指路”,极为醒目。尽管火车站里人潮涌动,但人们仍可以一眼看到这里。

您好,去新动物园怎么走啊?”“去省二院该坐哪路车?”在老人身边,几名旅客眼神中充满焦急,见到这块牌子,他们仿佛见到了亲人。

别急,一个一个来!”身穿印花衬衣的老大妈一边安慰旅客,一边冲大家说:“你去新动物园可以坐320路公交车;你到省二院从这里上去,坐13路或一环一路都能到,记得是在和平路中华大街口下车……”旁边的另一位老人手捧一个写满线路的册子,一边认真查阅线路,一边将详细的换乘线路和站点名称写下,然后递给怕记不清楚的外地旅客们。

这两位老人,分别是68岁的刘振兰和72岁的赵瑞芝,两人戴着花镜,不时翻看桌子上的“指路宝典”,几乎每隔几分钟,老人就会被一群人包围,这已经成了石家庄火车站出站口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刚问完路的年轻人说,此前他来石家庄就享受过这些老人的义务指路服务,感觉细心又热情。从北京来石的申屠先生更是边说边竖起大拇指:“出差去过全国很多城市,这样的义务指路只在石家庄遇到过。”一位问完路的女士则表示,老人们的善行和义举值得鼓励和赞扬:“一个外地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有了这专门问路的地方,方便了自己也拉近了外地人和这座城市的距离。”更有人表示,这些老人能把一件平凡的事坚持做下来就是不平凡,他们为陌生人指明的不仅是前行的路,更用实际行动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在记者观察的30分钟内,老人共为40多位旅客指了路,半小时间,老人几乎一直在说话,嗓子喊累了,就喝口水。记者注意到,其间老人几乎一直在站着。于是便问:您这么大岁数了,有椅子为什么不坐着?“人家站着问路,我哪儿好意思坐着和人说话,站着说更礼貌些。”刘振兰说。

故事

自制“指路宝典” 200多条公交线路张口就来

这道独特风景的主角,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他们来自太行老年大学康乐班。包括刘振兰、赵瑞芝在内,这个义务指路队坚持在火车站义务指路已有7年多时间。

说起指路的初衷,那还得从2008年7月底说起。刘振兰说,当时北京奥运临近,他们就商量如何为奥运献礼,随即萌发了为外地旅客义务指路的想法。老人们纷纷踊跃报名,2008年7月28日,省会老人义务指路队正式成立,开始在老火车站出站口竖起义务指路标牌,正式上岗。为了把“业务”练熟,老人们都下了苦功夫。刘振兰指着厚厚一沓纸说,这就是他们的“指路宝典”。记者看到这本“宝典”是16开纸打印的,翻开宝典,内容丰富,每页都详细注明了多少路车到达哪些站,甚至到站下车后怎么走。记者看到,这本宝典里包含了长途客运线路图、交通线路导示图,还有省、市、各区的直属机关单位,以及工厂、部队、银行、邮政、小区等方方面面,分成近20大类,林林总总的基本上把石家庄所有地方都囊括了。

起初这份宝典只有几页,老人们用几年时间把省会大街小巷走遍,才有了如今厚厚的一本,老人们更是把全部200多条公交线路和省会大部分单位地址几乎都背了下来。说起现在的工作,刘振兰大妈一脸骄傲:“现在业务熟了,绝对不会指错路,脑子里装着张地图。

义务理发、维护环境、捐资助学 老人们做过很多公益活动

善举贵在坚持,为人指路除外,这些老人还做着许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正能量温度。从2008年开始,老人们每隔一个半月就要去太行小区和市老年公寓给那里的老人们免费理发。虽然规定时间是早8点30分到10点30分,但他们常常一忙就是一个上午,每次给百余老人理发。

在为环保做事上,老人们也尽力而为。在世纪公园、长安公园里,人们常常能看见这些老人戴着红袖章制止不文明市民踩草坪、折树枝。老人们在省会大街小巷清理墙上粘贴的小广告。“城市就是咱们的家,要让它干干净净。”张大妈说。

在公益活动中,老人们还关注那些贫困孩子的成长。从2006年开始,老人们便经常给贫困、孤残儿童捐款捐物。一有空闲,就帮着省妇联给孩子们打毛衣。有时一年能打百余件。“孩子是国家的希望,谁家都有孩子,希望我们的帮助能让这些贫困孤残孩子过得好一点儿。

心愿

老人年事渐高指路队仅剩8人

期待年轻人接力

7年多风雨,从石家庄老火车站到新火车站,这支老人义务指路队始终坚守着。刘振兰说,这支老年指路队成立之初大家就都60来岁了,如今7年过去,这些老人年事渐高,其中许多人都已七十大几,甚至一些老人已有八十高龄。以前他们整天在火车站为人义务指路,当时人多,可以分成三班倒,可如今考虑到老人体质较弱,现在75岁以上的老人都不让来了。因此队员数量逐渐减少,从当初的30余人到现在能指路的仅剩8人。

吴子英,男,75岁;马智,女,63岁;郑晓秀,女,68岁;赵瑞芝,女,71岁;石敬芬,女,67岁;何梅风,女,60岁……这些人如今还在坚持,他们更愿意把这项工作长期做下去,但年纪不饶人。“每天早出晚归太累!而且许多家庭的子女不放心,怕老人在外出点意外,孩子们的孝心我们没法说什么。”刘振兰说。

因为人少了,现在每天老人们都是早上出门,在车站义务指路小半天就回家休息了。在不到半天的时间内仍能为百余人指路。冬日寒风刺骨,夏日烈日炎炎,老人们依旧在坚守。说起这7年多的成绩,刘振兰老人自豪地说:“保守估计,我们这些年少说也为30多万人次指过路。别人高兴了,我们也收获了快乐。

刘振兰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是种子会发芽,善行是“热能”,会传递。如今,这些老人年事渐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他们现在更期望年轻人能加入这个队伍,提高义务指路的服务质量,未来,让更多外地人感受到石家庄这座城市的爱。

征集

最美家乡人”晚报喊你来报名

有线索请拨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399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凡又善良,时刻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总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用平凡演绎伟大,用善举创造美丽。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城市,因他们变得更美好。他们是心灵最美的家乡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软实力”,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他们放射出的正能量领跑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速度”。他们理应得到尊重,得到奖励,让我们一起寻找你——“最美家乡人”。

即日起,本报与“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共同发起寻找石家庄“最美家乡人”征集评选活动,对事迹突出的“最美家乡人”进行报道,并将从中选出10名“最美家乡人”进行奖励。如果你身边有能感动你的人或事,也许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最美”。如有发现,烦请您告诉我们,本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399期待您的声音。

□文/本报记者 南开宇 首席记者 谢鑫名 通讯员 李碧云

图/本报记者 李志华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