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访吴寒

20.10.2015  10:54

  琴,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人类古代文明轴心时期唯一存活并发展到现在的艺术,二十世纪初为了区别于外来的其它乐器,别称为“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丝桐”,早在孔子时代,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曰:“君子乐不去身,君子与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

  琴至此时就已经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历经数千年来,以无可替代的姿态稳坐文人四艺“琴棋书画”及众雅之首,而且从未被改变或动摇过,不得不说是一门艺术的奇迹。古琴清、和、淡、雅,空灵悦心凝神,超越了其音乐形式,而成为东方文化的象征物,我觉得这主要是因归功于古琴自身精神力量的成果。

  琴啊!情也!古人的情怀甚过今人,无论是李白琴意《秋风词》中的“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还是文君思相如的《数字诗》中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都是漫天秋叶,满地思念,秋天本就是一个怀念春天的季节,在这个诗一般的季节里,文人、墨客、琴者陶醉其中,把秋风、秋雨、秋月、秋水、秋夜阑;秋枫、秋葵、秋桂、秋菊、秋海棠写入诗中、绘入画中、抒于琴韵,秋水伊人、秋波澹澹,琴如诗。

  但古琴在二十世纪中叶却遭遇传承创伤,使得最少的时候世界范围内能操琴者不足二百人,几近失传,文界甚忧,幸得近年来习总书记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使得这门艺术如久旱逢春,众多世家传承人与爱好者为古琴复兴做了很多的推动和促进工作,琴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里面,祈愿古琴至此不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古往今来,琴得到历史之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其“包含”与“无争”的哲学精神。汉书有云:“王者包含并覆,普爱无私,不为近重施,不为远遗恩。”唐籍又曰: “大哉坤仪,至哉神县,包含日域,牢笼月竁。”琴音“宫、商、角、徵、羽”包含了“天地人三界之籁”,琴者包含了远近轻重之爱,做到了“容人之长、容人之短,直至容已之敌”的圣人之德;大音者稀声,自在而无争,当与人无争时,众人亲近得人和;与物无争时,厚德载物抚育生灵;与名利无争时,无欲无我逍遥安闲。 ——吴寒甲午年秋夜感怀于九琴轩

  【吴寒简介】

  斋号九琴轩,幼年时受到家学影响痴爱琴诗书画,现为:中国古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秘书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等,翼云国学堂始创者,斫琴与琴史研究学者,美术评论家。

  1999年秋始创【翼云国学堂】,2006年在北京什刹海畔一明清古宅四合院中创办【三和斋文化交流中心】,在中国文联、清华、北大、佛协等多家机构专家的关心或支持参与下,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举办了众多国学艺术类讲座和传习、传播活动,组织了《琴幽避尘》、《鹤鸣九霄》、《忘忧亭抱琴待月--仲秋之夜映辉雅集》、《北京三和斋甲午年博雅集美--清明古琴音乐会》、《琴邀秋月 品味中秋●甲午年北京文人四艺雅集》、《韵染千灵古琴雅集》、《君子大美--水墨琴韵古琴心灵音乐会》等数十次古琴音乐会和古琴雅集,并投入了大量精力深入从事古琴研究、收藏、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先后教习指导中外古琴爱好者逾三百人。

  吴寒还大量查阅古籍,研究整理关于古琴美学、理论、律学、演奏、传谱、记谱法等资料,并将古琴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香道、茶艺等进行美学和哲学比较,近年来受邀赴多地进行古琴讲座近百起,撰写了《寻源四大名琴》、《再述华夏国乐之父—古琴的精神内涵》、《古琴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走近大美古琴》、《古琴秋意》、《琴逐夕阳别阳关》、《唐画中的慢生活--周昉之调琴啜茗图》、《中国历史琴人(吴寒增补后)》、《华夏正音--天地之音》、《扇画与古琴》、《中国式手工》等更多文章。

  另外,多年来还组织并策划《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2000年全国普及展》、《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首届藏品展》、《海峡两岸书画大展》、《许世友将军诞辰 100周年系列活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书画展》、《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系列活动》、《第四、五、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韵动四海-首届国际古琴文化周》、《首届古琴书法拓片展》、《君子大美---琴书海峡两岸巡回系列展》、《中国古琴与书法艺术展览》等超过百起书画、古琴展览交流活动。吴寒老师精通古往今来的“琴棋书画”中国传统文化之外,更致力于挖掘、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古琴文化”,琴的知音吴寒也。新华社半月谈(李威)报道。

  拜仲尼,忆子期,琴指古道,但使琴韵尽作古;

  弹阳关,抹流水,弦思知音,愿留余音永绕梁。

  (吴寒 撰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