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扫描:那些让人感叹不已的文明之光

01.04.2019  01:10

  考古中国:那些让人感叹不已的文明之光

  ——2018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扫描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今天,备受瞩目的“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广东英德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等10个项目榜上有名。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解开岭南先民来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所辖英德市青塘镇,是华南地区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典型的洞穴遗址,展现了2.5万至1万年前华南地区的聚落形态。

  通过3年考古工作,在青塘遗址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处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动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标本一万余件。诸多发现使这里成为解开岭南先民来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考古发现一座距今约1.35万年的墓葬,出土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化石,其葬式为蹲踞葬。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有下丧仪式的墓葬。考古学家通过遗存的骨头,证实了广东人果然吃遍“海陆空”:他们的食谱以鹿为主,还有鸟、鱼、龟鳖、螺蚌……火塘遗迹表明熟食是常态,而一堆煮干敲碎的骨头渣说明了先人们食物利用的效率很高。食物种类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

  专家点评(吉林大学教授赵宾福):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为破译旧大陆东部现代人出现与扩散、东亚与东南亚史前文化交流、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过程中生计模式的转变等前沿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长江中游的神秘葬俗

  城河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是一处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是一座距今约5000多年的“中等城市”。城垣外侧的王家塝墓地,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改变了屈家岭文化只见城址不见大型墓葬的现状。

  从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等情况来看,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大、中型墓葬随葬了体量巨大的棺木,精美的石钺、漆器,以及大量磨光黑陶、猪下颌骨等遗物。高等级大墓的发现,也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缺乏史前大型墓发现的空白。

  这里还发现了很多同穴多室合葬墓。尤其是一个五联间的合葬墓,先葬着三个男人,后又下葬两个女人,这种葬俗前所未见。这些墓葬棺具明确、葬俗独特、随葬品丰富、等级明显,清楚表明屈家岭社会已形成了完备而独具特色的墓葬礼仪,与同时期海岱地区和长江下游的史前社会达到了同样的发展程度。

  专家点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

  城河遗址的诸多发现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史前社会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下,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的考古发现也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

  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最早庙堂的雏形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经过考古勘查、钻探,确认遗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2016年至2018年,考古队对遗址核心区的大营盘梁进行发掘,确认其顶部分布着三座院落,始建年代为距今4800年左右。

  大营盘梁上的宫殿院落呈现为严整的四合院式格局。三座院落由北部一座大型院落和南部两座小型院落构成“”字形布局。大型院落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院落中部并排偏北分布着三座主建筑,主建筑将院落分隔为前院和后院。

  大营盘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广场,有来自院落围墙外侧的“环城路”通向山体南端的垭口。在大型房址、院墙、广场的夯土中,多次发现以猪下颌骨、玉器奠基的现象。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积中,还发现超过100件的筒瓦与槽形板瓦。芦山峁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上的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较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早期形态之一。

  专家点评(西北大学教授陈洪海):

  芦山峁遗址是继神木石峁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为认识龙山时代晋陕高原人群流动、社会变迁、中原与北方区域互动,乃至探索中国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这里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地处西部天山伊犁河谷,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两部分组成,是目前新疆伊犁河谷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

  在居址区,考古队发掘了房址37座,窑址、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等300余座,采集遗物标本1000余件。发现了丰富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物遗迹,是新疆史前唯一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遗址中还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燃煤遗存,出土大量煤块、煤灰、煤渣及未燃尽煤块等。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将人类使用燃煤的历史上推千余年。这种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

  专家点评(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

  吉仁台沟口遗址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之一,为建立伊犁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也为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对整个欧亚草原地区此类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

  谁说“晋南无晚商

  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是一处商代晚期高等级墓地。这个项目是因被盗掘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共发现商代晚期墓葬12座、车马坑6座、灰坑5个。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共计500余件。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5座带墓道的“”字形大墓。这5座大墓均有大量殉牲,2号、4号、5号墓还有殉人,尤其是5号墓,殉人多达6个。此外,还发现了6座用于陪葬的车马坑。

  考古发现大量带有相同族氏铭文青铜器,主要包括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从青铜器中两种族氏铭文的差异性推断,此墓地应为“”族墓地。

  该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为“”族青铜器找到了归属,而且填补了晋南地区晚商遗存的空白,修正了学界此前认为“晋南无晚商”的认识。

  专家点评(山东大学教授方辉):

  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的大墓形制、青铜器组合和器型纹饰风格等,表现了商文明演进过程的同一性与复杂性,加上该墓地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于认识晚商文化的区域类型、商王朝西部势力范围的变迁、中央对地方管控方式和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

  发现芮国都城

  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是由城址、居址和墓地组成的东周遗址。

 [1]  [2]   [下一页]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主 讲 人 : 刘锁强    副研究员 活动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