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取消“职务消费”是公平和反腐必然

04.09.2014  12:32

    《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日前通过。《意见》的一大亮点,是对过去各种文件、报道中常常使用的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改革调整——国企负责人取消“职务消费”。( 9月3日《人民日报》)

    “职务消费”被称作“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落腰包的腐败”从性质上说比腐败更恶劣。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百姓啥都不怕,就怕不公平,以至有企业家当面对李克强总理说,他们不要补贴要公平。可见,公平的分量很重。然而,公平却十分稀缺。

    不是吗?不少企业的一线职工,辛苦劳动一年,全部收入也就几万元甚至更少;而不少企业的老总,一顿饭的消费就相当于职工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工资,这公平吗?更有一些企业的老总,常常以“职务消费”为名,频频与高尔夫球、休闲会所、豪车等“联袂出演”,刺激公众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比如,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的“职务消费”,一度高达每天4万元。

    “职务消费”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所以必然滋生腐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调研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国企高管因为“职务消费”过多而被问责,甚至连通报批评都没有。如此一来,国家的财政资金无疑有不少落入了私人的腰包。

    从近期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公布的情况来看,“职务消费”的种类五花八门: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公务接待消费卡,在机场设立贵宾厅,超标配备公车,奢华接待宴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特别是公务用车和业务招待,占到“职务消费”的大头,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以A股252家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为例,仅2012年年报公开的招待费就达65亿元;山东省32户省属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总额中,近一半为公务用车费用;华润集团70家下属企业超标购车90辆,最高单价超过200万元……“职务消费”是个无底洞,在这个无底洞中,肯定藏了不少腐败分子。

    取消“职务消费”,顺应人民追求公平的愿望,回应群众对于反腐的关切。“职务消费”要实实在在取消,需要企业负责人身上流动道德血液,更需要制度约束和强力执行,并且坚持“”“”二字,坚决不搞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