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解读京津冀发展规划 重大改革举措将出台

03.06.2014  12:39

  5月28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正紧锣密鼓地编制,相关调研报告已形成。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透露,下一步发改委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及财政、产业、人口、环保等八大领域的保障措施。

  针对媒体有关“相关部门建议将北京500万城市居民向河北省疏散”的报道,参与规划起草编制的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规划不大可能采纳这个指标。范恒山表示,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将把握5大原则,包括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国家发改委已初步草拟了首都经济圈总体布局,即“两核三轴一带三重点”,而环首都经济圈或以北京为心,由津冀“8+2”个地区组成。具体而言,包括:河北省的石家庄、廊坊、承德、张家口、保定、邯郸、邢台、唐山和天津的蓟县、宝坻。

   规划何时出炉?

  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报告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昨天,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布会上透露,近段时间,国家领导人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发改委正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相关工作。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组织各部门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综合以及专题调研,已经形成了协同发展调研报告。”范恒山说,“目前,规划的起草班子正根据中央要求,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抓紧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我们要按照高标准的要求,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把规划做好,在时间上尽量往前赶,更要保证质量,使我们的规划和思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够解决京津冀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欢迎。”

  范恒山还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及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八大领域的具体保障措施。

   释疑

  我国的区域规划是否过多过滥?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数十个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包括建立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港澳合作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等。

  针对我国区域规划过多、过滥的质疑,昨天,范恒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异明显,制定相对独立的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从这方面讲,我国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不存在着过多、过滥和遍地开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