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

10.12.2014  21:54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金浩

近年来,我省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作出的重要批示,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去年召开的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和传堂部长的讲话精神,努力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2013年底,已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通油路、通客车目标,基本做到“有路必养”;目前,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15.5万公里,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用公开规范建设行为,在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中全面推进“七公开

农村公路建设总量规模大、单体工程小、项目分散,导致了建设管理难、资金监管难、质量管控难等问题。为此,我们按照“社会事业社会管、群众利益群众管、公益工程公开管”的思路,将群众关心的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资金使用等七个重点环节及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从实践看,“七公开”制度规范了建设行为,预防了腐败发生,赢得了社会好评。三年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3.1万公里,投资197亿元,没有发生一起质量责任事故,没有发现一起腐败案件。

去年交通运输部在我省保定召开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之后,中央领导对河北推行“七公开”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交通运输部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推广河北省“七公开”的做法和经验,很有意义。要继续深入推广“七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公路发展质量与效益,努力把这项惠民利民工程办实办好。交通运输部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就继续推进“七公开”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年来,我厅认真落实各位领导指示要求,全面完善管控手段,健全机制,消灭死角,巩固和深化“七公开”,使之规范化、长效化。一是严格制度刚性。明确要求,凡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落实“七公开”;凡省、市、县督导检查,必须检查“七公开”;建设项目安排、养护“以奖代补”资金分配,必须与“七公开”挂钩。二是强化监控监督。运用科技手段,建立“七公开”网络平台,完善省、市、县三级网络,强化实时监控和群众监督,实现网络监督全覆盖。三是拓展公开范围。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延伸,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中全力推行“七公开”。向养护领域延伸,在农村公路上设立永久性养护公示牌,公开养护标准、养护责任人和监督电话等信息,引进社会监督,确保有路必养,两年来共设置养护公示牌4.5万余块。

回顾“七公开”工作的开展,我们的体会是:第一,落实责任是基础。明确县交通运输局是责任主体,乡镇、村委会、施工单位是实施主体,设区市交通运输局是监督主体,实现了层层有责、分工负责。第二,完善制度是根本。制定了操作规程、公开范本、实施细则,把 “七公开”作为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构建起长效机制。第三,明确目标是关键。要求所有使用国、省补助资金的农村公路项目,全部执行“七公开”制度,实现了“七公开”制度全覆盖。第四,加强监督是保障。实行纪检部门跟踪督导,省市县三级巡查,群众现场监督,把监督覆盖到工程建设的每个重点环节,实现了制度全面落实。

二、实施“田路分家”,管好护好农村公路

多年来,农田“蚕食”公路,造成公路使用寿命缩短、通行能力下降、安全隐患增加。针对这种情况,我厅在邱县推行农村公路“田路分家”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去年9月26日,省政府在邯郸邱县召开全省农村公路“田路分家”现场会,转发了省交通运输厅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河北省农村公路“田路分家”推进意见》,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以来,我省把推进“田路分家”作为贯彻习总书记“管好、护好农村公路”批示精神的具体措施,以国家“十二五”土地确权为契机,按照“一路两沟四行树”的模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全省县道“田路分家”率达到73%,乡村道路达到41%。

田路分家”的核心,是“确权整修、以树养路”:通过确定田路权属,严格划分田路接线,解决农田占路问题;通过集体土地置换、反租倒包,解决农户利益问题;通过路树承包、以树养路,解决农村公路养护问题;通过种植树木、绿化造林,解决“绿色廊道”建设问题。为确保“田路分家”有效实施,我们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政府主导。省政府专门召开“田路分家”会议,印发“田路分家”推进意见,各级政府将“田路分家”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县级政府全面负责“田路分家”工作,将目标分解到每个乡镇和行政村。二是部门协作。“田路分家”涉及多个部门,通过协调,我们明确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做好农村公路整修和日常养护工作,国土部门做好明确路界、发证确认工作,林业部门做好苗木选定、树木栽植和管护工作。三是整合资金。县级财政部门整合涉农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省级财政和交通运输部门通过以奖代补进行补助。

实践证明,“田路分家”不仅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还有效改善了农村面貌,促进了村庄与道路环境和谐,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群众利益的“多赢”。

三、加强政策支持,消除农村公路发展“三个瓶颈

(一)集中改造“三路一危”,全力消除农村道路瓶颈。针对群众和社会最关心、最迫切的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和危桥等“三路一危”问题,我省安排2014到2015年实施“三路一危”集中改造工程。考虑到建设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将断头路建设补助标准提高到原来的3倍,危桥改造提高到原来的2倍。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2014年率先完成了县乡公路446公里断头路和县乡公路中桥以上五类危桥改造任务,使一些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二)积极推进主街道硬化,全力消除“最后一公里”交通瓶颈。农村公路通过村村通,修到村口,深受群众欢迎。但相当多的村内主街道没有硬化,车辆进出很不方便,尤其是下雨天群众“进不去、出不来”。加快行政村主街道硬化,成为完善农村路网,全面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和群众的强烈愿望。 2012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厅牵头硬化与通村公路直接连接的村内主街道。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硬化了1.6万个省重点村的主街道,把公路修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把党恩融进了百姓的心坎里。

(三)深入落实养护主体责任,全力消除资金瓶颈。一是明确养护资金来源。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每公里不低于县道3000元、乡道2000元、村道1000元。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省级设立农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资金,每年1亿元,通过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逐级考核,确定资金分配。以上政策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全省每年落实日常养护资金增加了一倍。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此次会议传堂部长的讲话要求,围绕全面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这一总体目标,实施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助推小康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公路连 通工程,加快连村、连乡、连县、连园区、连景区道路建设,重点推进与京津路网的同标准对接,综合提升路网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实施三个集中攻坚,全面消除农村交通瓶颈。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公路建设集中攻坚,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实施“三路一危”改造集中攻坚,着力消除交通障碍和制约;实施县乡主干道等级提升集中攻坚,建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县域大通道。三是大力提升发展水平,全面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断深化“七公开”,让建设更透明;进一步发挥“以奖代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让养护更规范;深入推进 “田路分家”,让管理更科学;大力实施安保工程,让运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