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30.12.2014  11:53
目前山东全省共建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8个,其中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个(其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3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个。实验区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以低碳城市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生态保护和修复、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城乡一体化等可持续发展模式。截至2013年,实验区总人口为2858.8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9.4%;总面积60330.1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8.4%;GDP总量23391.1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2.77%;财政收入1964.7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3.08%;人均GDP81819.31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实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可持续发展意识普遍提高。各实验区通过积极宣传、实施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验区都组织制定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加以落实。如牟平实验区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在发展中划出“生态红线”,坚决做到保持原生态不变、海岸线不变、海防林不动,绝不人为改变原生态,靠绿色规划引领发展。这次调研统计,受众能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基本表述清楚的达到90%以上,对当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状况基本满意的占85%以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实验区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以实验区建设为依托,引导各类科技项目、专项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向实验区倾斜。先后组织实施了“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专项工程等,有力地提升了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近三年,实验区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89项,省级科技项目近200项。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15个,包括国家体育用品制造、国家采油装备、国家铝合金压力加工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引进逯高清院士和石元春院士等院士团队,培养了一批千人计划、泰山学者、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学者等高端创新型人才。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06项。地方科技投入、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专利授权数等指标均有显著增长。东营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项目落户,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项目,针对困扰多年的盐碱地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和修复,成效显著。建成了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生态谷”、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4家国家创业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日照市通过组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炉炼铁二氧化碳减排与煤气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项目,高炉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CO2减排25%左右,为全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这些项目、人才、平台的聚集对提升地方科技支撑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实验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09-2013年,实验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分别增长12.43%和4.54%,分别达到28149.29元和12576.79元。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由40.13%提高到46.3%,比同期全省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以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2.36%,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了94.6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新生儿死亡率、万人拥有医师人数等指标都有显著改善。

(四)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各实验区普遍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先规划、后治理的原则,按照项目建设与污染治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要求组织工程实施,彻底摆脱了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先浪费、后节约的传统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2009年28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年平均单位GDP水耗38.00立方米/万元,2013年降为26.95立方米/万元;单位GDP能耗由2009年的1.14吨标煤/万元,降至2013年的0.83吨标煤/万元;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由9.58%提高到10.95%。日照实验区推广应用了工业园区污水循环资源化利用技术,实验区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提高了 20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2009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基础上,2013年日照市又荣获中国十大最美海滨城市、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称号,成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长岛实验区大力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建设了百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和百万亩海底森林,建立了10万亩的国家级海珍品种质保护区,被国家海洋局确定为全国“海水养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2007年省科技厅印发《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于2012年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纳入《山东省科技进步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推动实验区发展。与此同时,为切实加强对实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实验区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搭建可持续发展交流平台,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相继承办了第四届和第八届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营造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氛围。2010年在科技部、发改委、科协共同主办的“走向可持续发展成就展”上,山东省科技厅被授予“最佳组织奖”。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制定实验区建设指标体系。围绕破解阻碍发展的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实验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实验区发展规划和科技、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七个领域的30项考核指标,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黄河三角洲实验区制定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规划》,提出了“五个一” 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一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院”(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实施“一批”可持续发展核心技术项目、建设“一批”高效生态经济技术科技示范基地,成立“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制定了保护开发水源地、发展高效态农业和水生态旅游,培育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高水平实验区发展规划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考核督查,不断提高建设工作质量。2013年着手开始建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动态管理机制,并于当年6月份—9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一轮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地考察、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重点围绕实验区领导重视情况,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的落实、体制机制创新等情况,先后对烟台福山区、蒙阴县、临清市和单县进行了现场考察,对济南历下区、莱芜雪野湖旅游度假区和诸城市进行了中期检查,对临沂河东区、日照高新区和邹城实验区进行了验收,推动了实验区工作的开展。

(四)因地制宜,不断深化实验主题。潍坊高新区以“高端产业、绿色低碳、科技支撑、统筹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63513”示范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发展。沂水实验区以“构建山水灵秀、生态宜居新沂水”为主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淄川、长岛实验区探索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日照市、德城区、牟平等地探索了科技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模式。通过这些探索和创新,实验区为具有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种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