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第三期“北大系列”讲座

22.04.2016  19:54

4月19日下午,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北大系列”讲座第三期在中山校区西教学楼一层报告厅举办。本期讲座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学副院长、呼吸研究室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李海潮教授就“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主题作专题讲座,教务处、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及各学院(部)教师及学生代表等20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处长武宇明教授主持。

李海潮教授首先从思维的概念及分类开始介绍,他指出,大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临床思维即是透过临床现象,认识其本质及内在规律并进行正确决策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性思考等能力。李教授结合自己亲自治疗的病例,对临床思维过程进行了剖析。他认为,在临床诊疗中需要首先注意病史的采集,准确收集和对原始资料进行细心解读;其次是通过发散思维,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全面的假设;第三是建立假设后反复论证的过程,是必要的机制解释及系统性思考过程,通过再次获取新信息,利用逻辑思维、系统性思考,需要在本科教学中重点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并应用基础医学知识原理进行机制解释,最终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筛选和确定治疗方案。

李海潮教授表示,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可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临床病例讨论(PBL精神)、SOAP病例汇报、形成性评价等方式来实现。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病例都需要精心设计。此外,李教授还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以案例的形式生动地阐述了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如何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如何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等问题,并表示需要对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进行深入理解与运用。

李教授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价值的阐述及现代医学教育的思考引起广大师生的共鸣。附属医院教师表示,今后在工作中,在努力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提高其岗位胜任力,努力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生。

 

供          稿: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摄影:宣    传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