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占中”:街头政治让香港付出沉重代价

16.10.2014  23:11

    持续半个多月的“占中”事件仍未完全收场。一场违背“一国两制”原则、挑战中央权力、漠视基本法的严重社会政治事件,一场公然违反香港现行法律的非法活动,不仅给香港造成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众多市民的生计,也对香港的法治根基、民主发展、社会和谐、国际形象以及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害。未来的香港向何处去?香港人有必要深刻反思。

    “占中”的真实诉求到底是什么?表面看来,一群充满政治狂热的学生们是要通过自己的街头政治为香港争取更大的民主空间,但背后的煽动和操纵者们要的显然不仅限于此,从矛头指向中央政府根据《基本法》原则规定特首人选必须在“爱国爱港”人士中产生之日起,人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真实动机是要为香港的未来预设一个巨大而危险的不确定性,是在试图以“颜色革命”的方式达到分裂香港社会、分裂国家的图谋。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危险的鼓吹,是拿香港社会和国家利益为个人的政治野心做铺垫,英美等西方也不敢公开支持这样的主张。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一国两制”不能只讲“两制”,不讲“一国”,更不能只讲香港的高度自治权,不讲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甚至排斥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

    其实,或许连学生自己内心深处也知道,对于“占领中环”这场非理性政治抗争行动,他们进行的是一场注定失败的“颜色革命”,因此他们在昔日繁华的中环“架床铺褥,涮起火锅,打起乒乓球,打起麻将”来打发“占领”的时光,以偏执的无理争辩来与他人挑起事端,以绑架民众的正常生活来触犯众怒。当他们讪讪地无趣的回家吃饭,留下的一地鸡毛对香港的今天、明天将意味着什么?

    饱受困扰的政治生活。《基本法》对香港的政改早已有着明确的规范,2017年将要推行的特首普选为每一个香港人展示了公平参政的巨大空间。曾经亲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撒切尔夫人前秘书、现英国上院议员查尔斯-鲍威尔也表示,“香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自治程度远超当年英方就香港问题与中国开展谈判时的预期”。但在“占中”者们随时可能发起的无休止、无限度的街头政治和非法占据中,政治共识将始终难以达成,过度的政治诉求将从此使香港的政局稳定饱受困扰,香港人引以为豪的民主、法治成为一句空谈。一个缺乏健康政治生态的香港会否成为新的政治常态?人们对此充满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