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双年:两会提案“炒剩饭”是喜还是忧?

02.02.2015  21:15

    每年各地“两会”,总有那么一些提案很“脸熟”。比如东莞今年“两会”,“转诊难”、“空气质量差”、“石马河”这些老面孔又出现了。南都记者整理了2012年至今连续四年东莞“两会”上政协委员的“熟脸提案”,发现竟然有政协委员每年都在拷贝与去年一样的提案。是政府推诿,还是委员太懒?但委员们吐槽说:“这不是我偷懒,而是求解决”。(1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同一个提案,连续四年在政协会上提出来,这样的“熟脸提案”,别说两会组织者看了会感觉不爽,就是提交者都会觉得脸红。因为“炒剩饭”提案每年反复被提交,一方面会浪费两会资源,另一方面还会被认为是应付差事。

    人常说好饭经不住三顿吃,更别说是政协委员的提案了。提多了人们看了肯定会觉得腻歪。据东莞“两会”上的政协委员们说,他们之所以提“熟脸提案”实是无奈之举。比如像李旭江委员说的,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里他提了相同的提案,但东莞市国土局的回复都是“正在积极协调解决”。

    如果说提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政协委员自然会一直提交下去。政协委员这种参政议政的决心值得肯定,在外人看来也有一种生命不息,提案不止的感觉。问题是,有关部门更要分析产生这种“苦逼提案”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果说政协委员的提案“一提就灵”,或者说有关部门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时间表,相信这样的提案就不会在“两会”上反复出现。如果有关部门对提案的解决总是“慢三拍”,在回复时大而化之,或者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相信这样的“熟脸提案”明年还会“从头再来”。

    因此,对“熟脸提案”我们不能一味的迁怒东莞政协委员的偷懒,而更要看到他们“求解决”背后的苦逼诉求。政协委员连续四年提交“熟脸提案”是喜还是忧?喜的是政协委员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忧的是提案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回复。

    所以,在面对东莞“两会”上出现的“熟脸提案”时,提案者和有关部门都应该进行认真的反思,查一查到底是因为政协委员履职不到位,还是政府在落实上缺乏应有的诚意。总之,只有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也才能避免“两会”提案反复提及。

    连续四年提案“炒剩饭”让“两会”蒙羞,但能否成为今后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人们拭目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