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好的年华陪你走过 ——保定市博野县邮政分公司三代四个人的邮政岁月

02.03.2016  17:30


罗士杰的投递高级证书1


罗士杰的投递高级证书2


罗士杰的投递高级证书3

 
罗士杰唯一的一张工作服照片

 
罗宪鹏正在进行封发处理

 
引导用户填写的罗芳

 
在老家的祖屋前,罗家三代四个邮政人留下了这幸福的瞬间

  今天的主人公来自保定市博野县邮政分公司,一家三代四个人都没有离开过博野县邮政,在采访的过程中,第三代的女儿罗芳总是说:“我们一家人没做出过什么辉煌的事儿,也没什么突出的贡献,有的只是几代人用青春岁月陪伴邮政成长的记忆。

一个人的营业所

  罗芳的爷爷叫罗庭武,1927年出生,属大龙,今年已近90岁的高龄。在博野县大齐村,笔者见到了这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身体还很硬朗,1米78的大个,浓眉大眼,想当年一定是一个一表人才、英俊潇洒的棒小伙。

  爷爷说,他的父亲是学医的,从小就熏陶他和他的大哥学习医术,但是年轻的爷爷没有选择父亲给安排好的道路,而是选择考取了自己喜欢的邮电学校,他的心愿就是要成为一名绿衣使者。

  1948年爷爷毕业后,被分配到沧州黄骅县邮电局做营业员,1962年下放家属时,爷爷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将奶奶和孩子们都迁回了老家保定博野,他也于1964年调回了博野县邮电局做了一名营业员。

    据爷爷回忆,当年他被安排到了谁都不愿去,离家又有二十几里地的小店营业所工作。在那里只有爷爷一个人,上午做营业下午就投递,刚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封信有时要投递好几次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爷爷不服输的性格在这个时候被强烈的激活,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一方群众,爷爷干脆就吃住在单位。爷爷知道,要想尽快熟悉小店的每家每户,就必须从基本工下手,于是他利用休息和晚上的时间先从了解收件人地址入手,每核实一家就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来,并征求收件人的意见,是否可以找邻居代收,还进一步了解谁家有外地亲属会常来信、来信地址是哪里,甚至当时村里人的小名和外号他都了熟于心,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投递效率,不走冤枉路。因为当时都是步班邮路,每天走出去几十里那是平常的事,如果不了解情况,将信送错了而延误了事,就是对用户严重的不负责任。这样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积累,爷爷成了小店的活地图,乡亲们也都亲切的称他为“老罗”。

  爷爷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还远不止于此,可以说他是用生命来捍卫了绿衣使者这一称谓。在60年代末那个动荡的年代,保定地区的武斗已经严重到了动枪动炮的地步,爷爷所在的小店营业所曾经经历了两次“战斗”的洗礼。当时的小店营业所借用的是公社的房屋,而“战斗”恰恰是围绕公社展开的。爷爷回忆说,那一夜子弹嗖嗖乱飞,转移邮件已经不可能了,为了邮件的安全,爷爷将邮件及办工用品全部藏到床底下,自己趴在邮件上,整整熬了一夜。奶奶听说后,哭闹着要让爷爷回家,不要因为工作而把命丢在这里,小店的乡亲们也都劝他离开一段时间,等安全了再回来,可是爷爷却说:“这里就我一个人,来了邮件谁管?你们不知道等待家书的急切,也不懂得老人等儿女汇钱来生活下去的无奈,我不能耽误这些!再说了,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邮递员,我想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的,放心吧!”就这样,爷爷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那里,而这一钉就是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里,最让爷爷愧疚的就是没有好好照顾家,照顾奶奶。由于爷爷的工作忙,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奶奶就一个人默默的挑起了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1967年奶奶由于过度劳累,突发脑血栓,再也无法照顾家。后援倒了,生活支柱倒了,以后怎么办,孩子谁来管?这一切问题,爷爷思虑再三后,把当时只有16岁的大儿子罗士杰,也就是罗芳的父亲叫到了跟前,让他挑起了照顾奶奶及弟弟妹妹的重担,爷爷毅然的回到了工作岗位,直到1979年退休。而乡亲们口中的“老罗”也变成了后来的“老罗叔”。

  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爷爷退休后,县局先后委派了两个人来接替工作,但他们都没坚持多长时间,就因为工作过于辛苦,劳动量大而离开了小店营业所。爷爷又被返聘回来继续工作直到1986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奋斗了一辈子的邮电事业。

一辈子的投递员

  罗芳的父亲罗士杰是在1979年走上了邮政投递员这个工作岗位的。到现在他仍清楚的记得上班第一天爷爷告诉他说:“做邮政工作一定要有耐心、耐力,必须要心细,千万不能马虎,要知道,因为我们的一点马虎也许就会造成用户的终身遗憾,千万要记得。

  罗士杰自骑上绿色的自行车,背上绿色的投递包的那一天起,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一心耕耘在投递事业上。在他的心里父亲就是榜样,父亲就是优秀的邮政人。当时他的邮路上有几十个村庄,几十个邮点,大约150多里的路程,记不住路线就用小本子自制了路线图,每一趟投递下来都是腰酸背痛,就这样投递了一年多,由于邮路的变化,他被调到了县城。市投的工作繁琐而复杂,报纸和刊物有一百多种,投递对象多是党政机关和各个单位,还有许多的退休人员。对于退休人员的报纸、刊物和信件他都及时、准确地送到各家各户,再苦再累也不叫人收转,宁愿自己多走些路。他总是说:“每个人有自己的隐私,只有亲手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上,看到他们的笑容,我这心里才踏实。

  1990年,罗士杰因患脑栓塞住了两个多月院,出院后他主动要求继续市投的工作,当时的局领导想照顾他,给他换一个室内比较轻松的岗位,但是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已经好了,不需要特殊照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从他手中投递出的邮件从未出现过差错,每年的收订报纸量也是最多的,计划指标也是最早完成的。即便是在投递的邮路上突发病症,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有一次,当他投递到农村信用联社时,突然晕倒在地,碰巧被路过的县邮政局退休职工刘忠学夫妻看到,他们将罗士杰叫醒,让他赶紧去医院检查,可是他只是稍休息了一下,说:“估计没啥大事儿,我还有几家没送完呢,等送完了再去医院吧!”就这样罗士杰坚持送完最后几家后才赶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他,幸亏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如果再产生栓塞那可就有生命危险了。

  2002年,罗士杰因患有腰间盘突出,导致椎管狭窄,严重时只能走三四十米路,这样他才离开了他热爱的投递岗位。人离岗,但心不离邮政,他依旧关注着邮政的发展。他说:“邮政现在开展的业务比我们那个时候多多了,储蓄是发展的重头,快递和农村电商也越来越方便老百姓,工资高了,生活好了,这都是邮政带给我们全家的福气。

  在儿子和女儿眼里,罗士杰是一个抠门的父亲。因为他的爱人一直没有工作,在家务农。他说:“我们那时候的投递员基本上都是半天投递,半天在家务农,知道挣钱的不易,所以花起来才更加的算计。虽然我当时的工资收入不高,但能有一个正式工作,还是在邮局当投递员,那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也是我自以为豪的!”当笔者问他没有没工作时候的照片时,他翻了老半天才找出一张变色的老照片,他拿着照片许久才说:“这是我唯一一张穿着工作服的照片,能留下这张照片对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也算是奢侈了一把了,而我父亲工作了一辈子也没留下一张工作照。

继承衣钵的两兄妹

  1996年12月,光荣退伍的罗宪鹏正式入职博野县邮政局,可巧的是他的第一个岗位就是被分配到小店支局当了一名营业员,这时的小店支局已经不像当年爷爷所在时的那样只有一个人的营业所了,而是一个业务种类齐全的营业支局,他在这里撕下了第一枚邮票、盖上了第一个邮戳,兑付了第一张汇款单,也听到了人们对他的期望:“你要像你爷爷一样,当一个没得说的营业员!

  他先后在小店支局、城东支局当过营业员,后来又成为了一名机要员、发投经理,目前任县封发组组长。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始终记得父亲的叮嘱:“咱家都是邮政人,你不能给咱家抹黑,要干就干好!”罗宪鹏也多次被评为县局先进工作者。

  罗芳是家里的小女儿,1998年她带着对邮政工作那份期盼,成为了一名邮政局的临时工。起初,繁杂琐碎的营业员工作让她实在难以忍受,尤其是碰到一些对邮政制度不理解的用户,对她发脾气,她更是觉得委屈,心想:我每天骑车十几里路来到单位,还要受气,这活儿真是没法干了。可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爷爷和爸爸总是把她叫到跟前,对她说:“既然喜欢邮政事业,就得干一行爱一行,就要以邮局的事业为重,哪能受这么一点委屈就不想干了,你要学会站在用户的立场想一下,多点儿理解,多点儿包容。

  2014年,她转岗到了储蓄业务,在许村营业所当了一名大堂经理,因为外向的性格,她很快就与附近的老百姓打成了一片,储蓄和保险业绩始终名列全县前茅。更可喜的是,2015年年底她如愿的转为B类合同工,她说:“我这是沾了老罗家争强好胜的光了。虽然我的文化底子薄,但我看到别人有的证我也必须拿下,2013年函授大专毕业证拿了,2015年储汇中级工的证也拿下了,我现在还在读函授本科,我不能让人说老罗家的闺女比别人差。

  是啊,采访过程中,老罗家的家风让笔者印象深刻,“要有耐心、耐力”“要干一行爱一行”“要干就干好”“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要公私分明,不能拿公家一分钱”……这是三代四个人的邮政情结,也是他们三代邮政人的朴素信念,罗芳的爸爸总是这样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走过了国家的困难时期,走过了邮政发展的艰难时刻,也见证了今天邮政的朝气与蓬勃,为邮政工作了一辈子,我不后悔!

  而罗芳5岁的女儿则这样说:“邮政是我家,一定要爱咱们的家!

(保定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