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毕飞宇既有趣又闲适

07.01.2015  10:57

■原作者毕飞宇很认可娄烨改编的电影《推拿》。

版面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4 朗读 2015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作者毕飞宇既有趣又闲适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原作者毕飞宇很认可娄烨改编的电影《推拿》。

去年的金马奖赢家 《推拿》叫好不叫座

□本报记者 黄蓥

去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内地导演娄烨执导、郭晓冬和梅婷等主演的影片《推拿》一举斩获最佳剧情片、最佳新演员等6项大奖,也令该片的同名原著及其作者毕飞宇成为媒体焦点。昨天记者获悉,《毕飞宇文集》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他的新作《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等也同期面世。

关于新作:毕飞宇成为优秀小说家的秘密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极有分量的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文学创作的他却不算高产。刚面世的《毕飞宇文集》为九卷本,收录了作家1991年至2013年创作发表的大部分小说,其中就有《相爱的日子》、《青衣》、《玉米》、《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平原》和《推拿》等,试图展现毕飞宇30多年小说创作全貌。同期出版还有《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和《写满字的空间》,前者是毕飞宇与评论家张莉的对谈录,《写满字的空间》则是毕飞宇第一部随笔集,是作者对于写作、生活、读书的记叙与思考,向读者展示了创作之外的毕飞宇有趣和闲适的一面。

近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上,毕飞宇透露《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书名的由来,“中国文化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含蓄。我们心里非常明白,但是嘴上很多时候不愿意把它说出来。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一直告诉自己,所谓真话不说出来等于撒谎;所谓真相不说出来也等于撒谎。所以我在和张莉在聊天的时候,就这个问题谈得特别多,最后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识,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处境下,勇敢地打开牙齿,让我们生动的舌头做它本来应该做的事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张莉透露该书潜藏着毕飞宇如何从一个乡间少年成长为著名作家的秘密,对此毕飞宇表示自己从高中时开始写作迄今仍有困惑:“写作永远不是一个手艺。比如你昨天不会包饺子,你妈妈晚上教你怎么擀皮,怎么包,你可能终身都会包了。写小说不是这样,无论多么成功的作家,哪怕是莫言,他也不敢说我会写小说了。为什么呢?因为艺术这个东西存在一个变数。我现在感觉就像个学徒的心态,有的时候翻那些经典出来看,看人家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关于《推拿》:电影和小说是两码事

推拿》是毕飞宇于2008年推出的长篇小说,2011年该书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导演娄烨把《推拿》拍成了电影,并在去年的台湾金马奖上一口气拿下6个大奖。

毕飞宇透露他跟娄烨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写作班的同学,当时两人经常“吵架”。“他说话的不同取决于深夜12点之前和深夜12点之后,深夜12点之前娄烨是如沐春风的好兄弟,永远有迷人的笑容,永远通情达理。但12点半之后喝了一瓶红酒的娄烨,就不一样了。”毕飞宇透露,喝酒之后的娄烨不允许别人有任何插嘴和说话的机会:“他会把酒杯放下,用手指着我的鼻子说, 你不要说,你听我说 。所以跟娄烨的对话是一个爱恨交加的过程。”在毕飞宇看来,“娄烨和以娄烨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和其他的导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在文字上有原创能力,所以他其实也是一个作家。”这也是毕飞宇把《推拿》放心交给娄烨的原因。

尽管《推拿》拿了大奖,但去年底该片在内地公映时票房平平,对此毕飞宇表示很认可娄烨的改编,对电影很满意。“我得强调一下:电影《推拿》是娄烨的作品。小说《推拿》是毕飞宇的作品。这是两码事。娄烨的姿态我特别喜爱,比如说一个人把头发染成喜欢的颜色,穿着喜欢的衣服,到了一个公共场合,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但他要的是表达自我。可怕在哪儿呢?一个人在单位里挺牛的,每天也不来上班,到了年终却跟领导要最高的年终奖,这就没意思了,你要个性就要自己,你要大家投你的票就要融入社会。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