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建部副部长:农民进城易引发“贫民窟病”

17.06.2014  13:37

  专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

  【高端访谈】拒绝千城一面,城镇化率不应盲目攀升

  预计到203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将保持在65%左右

  如果把城镇化比作火车头,那么城乡规划就是轨道,实践健康城镇化,关键在于发挥城市规划的轨道作用。只有轨道修得精密、合理,才能保证城镇化朝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只有以人为本、穿透历史才有好规划!”6月3日,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土木工程分会上,仇保兴应邀发言,这也是他于6月5日正式卸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讲话。会后,仇保兴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就城镇化发展规划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小城镇是大城市不可缺少的“拦水坝”,新型城镇化要坚守五类底线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庞大复杂,涉及面广,因素众多。仇保兴认为,对城镇化做规划要坚守五类底线,其中,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第一类底线。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城镇化的规划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仇保兴:所谓“规划”就是要前瞻性地看到潜在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认为,从纵向看规划,起码不能犯两类错误:一是不犯刚性错误,不造成后人难以纠正的后果;二是不造成恶性循环,不会严重妨碍可持续发展,带来社会、经济甚至政局的动荡。从横向看,就是汲取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教训。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从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当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仇保兴:拉美、非洲等国城市化的历史教训已证实:没有小城镇作为“拦水坝”,人口的洪流就会大量地涌入大城市;没有小城镇提供的就地城镇化,农民进入城市就易引发“贫民窟病”;没有小城镇对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贡献,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

  没有小城镇与大城市的健康、协调发展,即便形成城市群,也是低效的。同样,如果没有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城镇化会步入险境。因此,在编制当前这一轮城镇化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各方几乎同时认识到小城镇是我国健康城镇化的命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