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

07.07.2014  11:36

77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并由此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经过8年浴血奋战,以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的巨大牺牲,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大转折,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义与邪恶决不容混淆,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今天,我们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是为了尊重和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捍卫人类的尊严和良知;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这种纪念,对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一次文明共识的汇合和凝聚;对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来说,是一种提醒和警告;对于致力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民族精神,民族魂的张扬和讴歌。

回望77年前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七七事变”,回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直接原因是国家积贫积弱、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一条强国富民的发展道路。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铭记历史,越是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要自强不息、团结一致、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时犯下的滔天罪行,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无尽创伤。亚洲各国人民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严厉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行径,并且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深刻反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然而,七十多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亡灵,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今年是中国和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爱好和平并不是纵容罪恶,更不等于委曲求全。中国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坚决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77年过去,历史的伤痕还在,历史的警示还在,历史的教训还在。中国有句古话,“好战者必亡”,正义战胜邪恶、进步战胜反动、光明战胜黑暗,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谁违抗它,就会受到惩罚;谁尊重它,才能开创未来。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国家公祭网”上线:祭奠遇难同胞 传递和平心声

7月6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按下“国家公祭网”上线按钮。

新华社南京7月6日电 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按下按钮,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新华网共同筹办,中、英、日三种文字版本的“国家公祭网”(www.cngongji.cn)6日正式上线。

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今年2月底,我国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符合国际惯例、顺乎国内民意的决定,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今年12月13日,第一次国家公祭将在南京举行。

此外,刚刚上线的“国家公祭网”还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网站”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互补,从而更好实现历史教育和传递和平的使命。

2.5万件文物的控诉!

新华社南京7月6日电 4日,经中日专家严密考证,此前在江苏仪征发现的疑似日军炮艇确认为日本侵华期间使用的军用炮艇。作为日军侵华有力罪证,该炮艇将有可能被充实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展陈中。

文物是纪念馆的生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面对文物,任何企图否认历史的谬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右翼大肆歪曲南京大屠杀历史,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了将血写的历史铭刻在南京这片大地上,1985年,南京市政府在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建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建馆以来,纪念馆就开始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文物,并派人到全国各地及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搜集文物,还委托海外友人帮助征集文物。如今,纪念馆的文物数已从当初的100多件扩充到2.5万余件。

日军当年用来烧尸的汽油桶,约翰·马吉所用的摄影机和胶卷,侵华日军老兵的日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物……纪念馆挑选出的用于展陈的3000多件文物,都有力地向每一位参观者控诉着侵华日军的暴行。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南京现场拍摄真实记录大屠杀影像的16毫米摄影机和原始素材带,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留下了唯一的影像资料。目前,纪念馆已经联合其他6家单位将这些珍贵资料与其他相关档案一道申请世界记忆遗产。

今年以来,日军二战期间的“慰安妇”暴行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强烈谴责。在纪念馆“日军在南京的奸淫”展览部分,一个盛着“高锰酸钾”的小瓶控诉着日军奸淫暴行,这是侵华日军让慰安妇作为消毒剂使用的。小瓶的主人是我国第一个公开慰安妇身份的雷桂英。看到它,雷桂英老人的血泪控诉犹在耳畔。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历史。他们对二战中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深重灾难表示同情,对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的言论和不道歉态度表示强烈抗议和谴责。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