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厅:以只争朝夕的拼劲抓紧干事

17.02.2016  11:36

要力争在工作作风、改革创新、重点工作、争取支持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今年将聚焦快转型、补短板、增后劲,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新创建2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建设工业强省、制造强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整顿工作作风,切实增强稳增长促转型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拼劲抓紧干事,真正把思想和精力用在工业转型发展上,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强,力求在工作作风、改革创新、重点工作、争取支持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2月14日,在谈到贯彻省级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时,省工信厅厅长邹平说。

工作作风上实现新突破,就是要紧紧围绕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深入企业、化解难题,聚焦企业在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各方面力量全力解决,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即围绕大数据产业、云计算应用、供给侧改革等重点任务,打破机构、职能等条条框框的限制,集中各方力量、切实抓出成效;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将围绕建设工业强省、制造强省,上紧发条、压实担子,制定并全力实施全省各主要工业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方案,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确保抓出成效;争取支持上实现新突破,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试点落户河北、重点项目布局河北,打造名副其实的工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今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突出“重在主动、重在精准、重在加快”,聚焦快转型、补短板、增后劲,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新创建2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此,全省工信系统将着力推进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百千万”助力工程。启动实施以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超千亿元的产业基地(园区)、超万亿元的产业为支撑的“百千万”助力工程。壮大一批产业基地(园区),新创建25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重点优势企业,每年实施滚动调整,集中各类要素予以倾斜支持。力争全年百亿元企业达到55个左右,超亿元园区超过12个。

二是实施制造业升级专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制造业升级专项。

三是全面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在全省规上企业全面推行以“互联网+传统产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围绕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突出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六大领域,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加强攻关,加速突破,加快发展。支持高端产品、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突破行动和应用计划,布局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紧紧把握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和品质制造五大路径,制定跟进、赶超的技术路线图和时间表。

四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创建25家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大数据、卫星导航、新能源、机器人等为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科技、智慧园区、集群,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点区域产业转移,推进培育创建工作向培育创建与帮扶发展并重转变。把示范基地工作与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工业强基、企业帮扶等现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设立专项资金,对具备创建条件的新老园区,选择合适的示范内容,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推进示范基地发展方向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变,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方针,加快园区向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产业链主导地位突出的现代产业园区转变,使示范基地真正成为支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稳定器和增速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区域工业转型升级。

五是精准推进工业强基工作。支持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在关键共性技术基础能力和优势产业链薄弱环节实现突破。在钢铁、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一批基础共性需求。

六是力争率先突破取得更大进展。把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冀南新区、京南G45区及区域主要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协同发展试验区、创新发展试验区、转型发展试验区、绿色发展实验区、开放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更多试点、示范、创新政策在我省落地。围绕大数据、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条长、协同发展基础好的重点领域,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打造跨区域的优势产业链条。

七是强化项目建设。围绕京津产业转移、区域产业链重构等重大机遇,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做好开工在建项目调度,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全面摸清、及时掌握未开工的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落实建设条件,争取尽早开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重大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加快推进正在报备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成各项审批手续,积极指导未报批的项目尽快完善相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