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回族自治县优秀共产党员关松发:一心为民做好官

15.06.2015  00:47

关松发(中)在群众家中走访。 河北日报资料照片

【人物名片】

关松发,男,51岁,198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大厂回族自治县文教局、人事劳动局、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现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县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县委群众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县城乡一体化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通讯员 黄 蕾 刘 亮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解丽达

有人说他是“工作狂”,工作35年没因私事请过一天假,接待群众咨询几万人次;

有人说他是“活电脑”,全县几千名干部职工的信息牢记脑中,各项政策细则熟稔于心;

有人说他是“活雷锋”,自掏腰包垫款为群众交保险,亲友办事不徇半点私情……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关松发”这个名字却在大厂百姓中间叫得响当当。

把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5月27日下午,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镇小厂村。天气炎热,从县城骑电动车赶来的关松发,下车时已是满头大汗。没顾上在村委会喝上一口水,关松发便走进村民何玉民家中,了解失地农民安置保障政策落实情况。

您觉得咱们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平合理吗?”他问。“挺好的,完全能够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何玉民说。

像这样入户面对面地和百姓交谈,对关松发来说是家常便饭。下工地、进村街—老关每天的日程总排得满满的。“双腿插在泥土里,才能真正接地气。长期坐在办公室,就会离‘三严三实’的标准越来越远。”关松发说。

素色衬衣或T恤,深色西裤—这是老关日常的打扮。农民家庭出身的他,至今本色不改,没有一丝官气,衣服商标上找不到什么名牌,最显眼的是时常别在胸前的“共产党员”红色徽章。

参加工作以来,关松发数十年如一日,从没因私事请过一天假。1987年4月29日中午,爱人在乡卫生院生产,他只匆匆看了一眼襁褓中的女儿,便赶往县城组织一场重要活动。

1988年,关松发调到县劳动人事局工资股工作,他把全县8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40多个国有集体企业7000多名职工的基本情况装在脑中,烂熟于心。“报出姓名,就能说出年龄、学历、任职时间、工资等基本信息”—业务精湛的关松发被称为局里的“活电脑”。

被公认头脑聪明的关松发,其实暗地里下了不少“笨功夫”。每下发一个文件,他都要仔细研究吃透,连吃饭走路骑车时都在背政策条文。

如今,在关松发单位的办公楼前,挂着四个牌子—“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县城乡一体化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县委群众工作部”,负责人都是他。

工作千头万绪,他却从不搞“花架子”。2011年3月,县里责成关松发牵头组建群众工作部。有个别地方在信访局增加个牌子就了事,但他却创造性地建立起“大群工”格局,整合征地办、农工部、行政审批中心、信访服务中心等职能,创造性地让几项工作互动互促,将群众工作做实。

2007年底,困扰不少地区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引起关松发的高度关注。如何统筹发展和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把好事谋到百姓的心坎上?他拉上县委办和政府办、国土、劳动保障、农工等相关部门同志,利用晚上时间讨论研究,起草全县失地农民保障政策,经常一忙就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饿了泡一碗方便面,困了在沙发上打个盹,两个月没回家睡过觉。

2008年,由关松发主持起草的《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目前,全县符合失地参保条件的农民全被纳入安置保障体系,累计发放养老金和生活补贴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