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工具管理规定出台 “微十条”营造健康微生活

22.08.2014  11:49

□首席记者 范玉蕾 实习记者 张 缘

8月7日,网信办发布十条规定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强调保护隐私,要求使用者实名注册,公众号需审核备案。而大家对这一新规的反响如何?记者采访发现省会市民对此有赞有忧,但大家还是普遍认为享受便利同时加强自律不可少。

新 规

注册实名制追责造谣

对许多市民而言,现在除了上QQ、微信等,时不时“刷一刷”朋友圈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伴随着微信用户群的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朋友圈散播谣言等有害信息的行为也愈演愈烈。

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十条”),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使用者用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同时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等“七条底线”;而公共账号需经审核,无资质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谣言制造者将无处藏身。据记者了解,目前微信对于不良信息的处理,用户举报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来源。只要举报得当,7天之内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理。但其封闭性决定了谣言自净机制的迟钝与不彻底。而新规则不亚于一剂“强心剂”,为微信、易信、陌陌等即时通信工具治理网络乱象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有效抓手。

市 民

多表示赞赏也有担忧

采访中大部分市民都表示赞同加强对即时传播工具的管理,认为“管管更健康”。

市民陈博超说:“十条新规太及时了,如果不加甄别、不守诚信,任由不实、不良、不法信息传播,微信会变成‘危信’。该多注入正能量,让微信回归它本来的作用,真正成为沟通、联络感情的贴心工具”。另一名市民也表示,“支持国家出台政策给予规范,也能少上一些虚假信息的当”。

但也有市民担忧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注册账号存在着侵害个人隐私的危险。“个人隐私万一被泄露后果就太严重了。被不法机构盗取后天天收到骚扰广告是最害怕的”。王丽莉说出了她的疑虑。

专 家

将促使行业更加有序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系教授张忠民认为,规定对公众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双方都提出了要求,这将会促使即时通信行业的运营更加规范有序。

按照新规,实名制之下相关责任人将会第一时间被找到,造谣传谣成本的增加之下公众号运营者也会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一些本着营销目的,试图捏造谣言、发布色情淫秽内容的公众号将会被清理,过度自由催生不实信息泛滥的状况将会得到改善,公众号将会被纳入到更为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当中。

不过,新规对普通人的影响并不大,对朋友圈也不会有影响。虽然对公众号发布时政信息的规定比较严格,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只要遵守“七条底线”,在底线上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

总之,对于网络安全,大家的共识是需要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共同维护。实名制对即时通信工具提供者提出更好的技术保障要求,如果企业没有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广大即时通信用户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应加强自律,注意保护隐私,共同维护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

编辑: 郑想